
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19时35分,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此前,《哪吒2》已连续创造多项纪录,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百亿元的影片,并不断刷新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
“哪吒”以脚踏风火轮的速度不断超越,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它的成功充分证明,坚持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是文化产品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制胜法宝。在发展初期,中国动画也曾跟风模仿,一些作品角色设计千篇一律,叙事套路照搬国外,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近年来,从《哪吒》系列,到深受观众喜爱的《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雄狮少年》等佳作,中国动画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如神话故事、传统建筑、传统服饰等,中国动画不仅展现了自身的美学追求,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赢得本土市场认可,也引发海外观众热议。
《哪吒2》的成功,根本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哪吒》系列所表达的孝道、正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则诠释了反对偏见、追求自我的现代主题。内容创新赋予古老故事新的生命力,也让这部作品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不止“哪吒”,中国动画在讲好故事方面一直在创新。比如,《白蛇》系列以中国民间传说为基础,融入了现代情感表达;《中国奇谭》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刻内涵。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品创新的不竭源泉。如何通过对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跨越文化隔阂,引发全球观众共鸣,是文化产业实现飞跃的新课题。
比超越对手更难的是超越自我。IP虽有光环,但后续作品在票房、口碑、艺术质量等方面难以超越第一部的例子比比皆是。面对观众不断拔高的期待,《哪吒2》从特效场景到角色塑造,力求精益求精;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镜头近2000个,超过第一部镜头总和。创新需要耐得住寂寞,《哪吒2》5年磨一剑,《黑神话:悟空》开发周期超过6年,他们不断突破,实现了口碑和商业价值双丰收。这充分证明,创新没有天花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哪吒2》的成功,也受益于这个大好时代。一部电影的成功,背后是国家科技进步大环境、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以及一群热爱动画、热爱电影的观众的合力托举。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数量可观的中等收入群体,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内需市场。只要把创新思维贯穿始终,在技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工业体系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国动画定能从一次超越走向全面腾飞。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