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还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2位,最年长的110岁,最年轻的100岁

程东凤 2024-01-16 14:14:52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豪杰如繁星般闪耀,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事业英勇奋斗,书写了无数传奇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诞生了1614位开国将帅,他们成为新中国的坚实脊梁,共同见证了国家的崛起与繁荣。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如今,这些开国将帅已逐渐离我们远去。

截至2024年,在世的开国将帅仅剩两位,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00岁和110岁。这两位老人,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瑰宝。

那么,这两位健在的开国将帅究竟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百岁开国将帅,12岁小红军的传奇人生

王扶之,他出生于1923年,陕西省子洲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五岁时,母亲离世,他与父亲和爷爷相依为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活的艰辛迫使王扶之早早成为地主家的放牛娃。命运在王扶之12岁那年迎来了转折。

刘志丹带领的陕北红军在延安一带的活动,让王扶之看到了希望。他被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行为所感动,决心加入红军。

虽然担心年龄太小,但在身高超过1米6的优势下,他谎报年龄,成功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26军,成为了一名小红军战士。

王扶之在红军中迅速成长,第二年就转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身经百战,战功显赫。

从小红军到开国将军,战火中的传奇人生

在土地革命时期,王扶之参加了多场重大战役和战略行动,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智慧。

在抗日战争中,他担任多个重要职务,转战多个省区,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等著名战役,为开辟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他更是多次立功受奖,勇猛追击敌人,面临生死考验却从未退缩。

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将军本可以安享太平,但他却选择再次踏上战场,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继续战斗。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他急切地踏上了回乡寻亲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巧遇一位驾牛车的老汉,两人一路畅谈。

当得知老汉的失散儿子也在前线服役时,王扶之决定帮他寻找下落。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当他们抵达王扶之的家门口时,王扶之才透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老汉激动地告知他,自己就是失散多年的父亲。一别18年,父子两人面对面却没能认出彼此,这一幕令人感慨万分。

王扶之将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的传奇经历,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和见证。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开国将军。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这是对他卓越功勋的肯定,也是对他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赞誉。

开国将帅中的百岁寿星,历经战火洗礼的传奇人生

在开国将帅中,有一位名叫张力雄的老人,他在2023年刚刚度过了自己的110岁生日,成为健在将帅中年龄最长的一位。

他的一生,是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紧密相连的传奇篇章。

1913年,张力雄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上了66天的私塾,便辍学回家务农。

命运的转机在1929年到来,当时一支红军队伍来到他的家乡,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红军的无私奉献深深感染了年轻的张力雄,他决心加入这支为人民谋幸福的队伍。

1931年,18岁的张力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便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军学校学习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赢得了上级的赞赏。

一年后,他顺利毕业并升任团政委,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随后的岁月里,张力雄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他率领的部队担任后卫任务,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到达陕北时,他的部队仅剩几人幸存,但他依然坚定信念,毫不动摇。

抗日战争时期,张力雄在抗大工作了六年之久,为培养抗日干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参加了多场战役和开辟豫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张力雄担任了多个职务,参与了中原突围、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百岁开国少将的传奇人生与家国情怀

张力雄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早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更是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顾问等职务,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参加的战斗超过200次,每一次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1955年,张力雄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又晋升为少将,这是对他卓越功勋的肯定。

他还荣获过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些勋章见证了他的辉煌历程。

在张力雄的100岁生日庆典上,他感慨地说:“我是一名幸存者、幸运者、幸福者!”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更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如今,张力雄已经110岁高龄了,但他依然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他和妻子一共生育了8个子女,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这不仅是张力雄家庭的骄傲,也是党和人民的骄傲。作为一名党员,张力雄始终不忘初心,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做贡献。

85岁时,他曾亲手绘制《我走过的红军长征路线略图》,并将其捐给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张力雄的儿子还代表父亲为家乡捐款十万元,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2023年,张力雄再次向家乡福建省上杭县捐赠图书1236册、奖学助学金10万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开国将帅:历史的丰碑与时代的守望者

军衔,作为军人身份和等级的标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荣耀与传承。

自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以来,一批批杰出的将领被授予军衔,他们为中国的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历史,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浴血奋战的开国将帅。他们在革命战争中英勇善战,身经百战,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他们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等军衔,这是对他们卓越功勋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赞誉。

开国将帅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曾在战场上横刀立马,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浴血奋战。

他们也曾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鞠躬尽瘁,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呕心沥血。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如今,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两位,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守望者。

他们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和壮大,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和腾飞。他们的存在,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和鞭策,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应该铭记开国将帅们的功绩和奉献。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 阅读: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