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哀悼之潮。7月10日,田家炳,这位名字背后承载着无数感动和敬佩的香港富豪,悄然离世。
消息一出,无数网友纷纷自发地为其献上哀思,悼念这位与众不同的慈善家。在大家的印象中,田家炳似乎总是与“俭朴”二字紧密相连。
他的一双鞋能穿十年,出门从不选择昂贵的交通方式,而是依赖地铁和公交。
他的生活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每个月最大的开销竟然只是房租。每当生日来临,他也从不大肆庆祝,更别提摆什么豪华宴席了。
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吝啬到极致的人,却在慈善事业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慷慨。他捐出了自己80%以上的财产,用于支持教育事业。
据统计,他一生捐助的学校数量超过了惊人的300所。为了筹集捐款,他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住宅,让一家人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
田家炳的善举让人不禁想问:是什么力量驱使着这位俭朴的富豪如此慷慨地捐出自己的财富?他的捐款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偏爱“小学”的慈善大王
田家炳,与其他富豪不同,他并不热衷于捐助大学,反而对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情有独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一次罕见的采访中,田家炳透露了自己的心声。原来,他坚信投资基础教育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他深知,许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让他深感痛心。于是,他决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上学的机会。
田家炳的善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深深的遗憾。他曾因父亲去世而被迫辍学,承担起家族的重担。
尽管后来他在商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失去的教育机会却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他不希望更多的孩子重蹈他的覆辙,因此他致力于投资教育事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田家炳的慈善行为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反而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慈善事业,他几乎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这些钱用在了最有意义的地方。
亿万身家却无车无房,为建学校不惜卖屋
这位被誉为“香港皮革大王”的传奇人物,自1958年踏足香港后,便开启了一段顺风顺水的商业传奇。
与他的商业帝国相比,田家炳的个人生活却显得异常简朴,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在那个金融风暴频发的年代,田家炳的皮革厂却如同一棵屹立不倒的常青树,不仅顶住了风雨的侵袭,还一度成为了东南亚最大的皮革厂。
这位在外人眼中风光无限的“皮革大王”,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为了捐款而甘愿变成了“穷人”。
田家炳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他的电子表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却还舍不得换新的;他的西服洗得发白,鞋子穿了10年,袜子破了就补。
出门在外,他总是自带塑料水瓶,住酒店自备香皂。最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亿万富豪,竟然连辆自己的车都没有,平时出门都是挤地铁、坐公交。
尽管田家炳对自己“抠门”到了极致,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却大方得不像话。他深知金钱的重要性,更懂得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
因此,当他的基金会遭遇金融危机时,他毅然决定卖掉自己住了37年的房子来筹集资金。这所房子见证了田家炳一家人的美好时光,也承载了他们无数的回忆。
在田家炳看来,没有什么比建学校、帮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更重要的事情了。面对子女的劝阻和外界的不解,他依然坚定地说:“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做到。”
最终,这所房子以5600万港币的价格被卖出,而这笔钱足够建20间学校了。
贷款做慈善,是疯狂还是真爱?
2003年,田家炳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一次,不是因为他的皮革生意,而是因为他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大事——贷款做慈善!
当时,香港政府出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政策:任何接受民间捐助的学校,都将获得政府等额的额外捐助。
这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对于热爱教育事业的田家炳来说,更是如鱼得水。现实总是那么骨感。
田家炳的基金会早已在之前的捐助中耗尽资金,而这次的政策红利,他实在不想错过。
怎么办呢?卖房?那房子是租的。借钱?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就在田家炳左右为难之际,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贷款!
消息一出,立刻在香港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这田家炳是不是捐款捐得走火入魔了?
竟然连贷款都要用来做慈善?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决心,也有人质疑他的做法是否明智。
但田家炳却不为所动。他坚信,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的未来。
只要能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力,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贷款600万,捐助了香港两所高校。
这一举动无疑给田家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看到那些因他的捐助而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孩子们。
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未来,才是田家炳最宝贵的财富。
低调富豪,慈善巨星
田家炳的生活极其简朴,每天清晨六点起床,餐桌上常年摆放的也只是面包和青菜。他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但你却能在全国各地的田家炳学校中感受到他的存在。
这位被许多人尊称为“中国百校之父”的慈善家,对此却感到惶恐,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田家炳的谦逊和真诚,让人深受感动。在“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上,他曾表示自己很惭愧,不配在校长们面前谈教育。
但正是这一鞠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对教育充满敬意的慈善家。
田家炳的慈善之路始于他的家乡,第一所田家炳学校的建立,开启了他一生的慈善事业。
他遵循香港的传统,用捐助人的姓名来命名项目,这也让田家炳的名字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他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名声是最无关紧要的东西,做人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让田家炳在99岁的人生旅程中,一直坚定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他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一颗小行星甚至被命名为“田家炳星”,这是他认为的人生中最大的荣耀。
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一生都在为慈善事业奔走。他的离开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因为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了无数人继续前行。
田家炳曾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如今,每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看到那颗高挂的“田家炳星”,就会想起这位低调而伟大的慈善家。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