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湿黄昏-孙觌与苏东坡(三十九)

安荷评书法 2024-06-14 06:26:34

建炎三年( 1129 年),四月十一,孙觌新添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孙觌为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阁名,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点位于会庆殿西侧。龙图阁收藏有宋太宗御书、各种典籍、图画,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册、谱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龙图阁学士,为正三品。学士下设直学士、待制。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的包拯也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俗称:包图阁。

另外,据《宋史·苏轼传》记载:“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

看到没有,孙觌如影随行,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孙觌也后来跟上,亦新添龙图阁直学士,后知府临安。杭州后升临安府。

这是巧合吗?还是命中注定,真是有点神奇啊,吃瓜群众我哈哈啦。

孙觌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温州,不久改知平江府。这就是高宗皇帝赵构的做派,随着时局的变化和朝堂各派的争斗,孙觌官职如龙飞凤舞,变来变去,任尚书,知温州,知平江。先到了温州,孙觌按惯例写了《谢龙图阁学士知温州表》”见文渊阁四库全书《鸿庆居士集》卷九

谢表中对社会现实和朝廷弊病进行了论述:“南台民版之司,畴庸弗效;内阁羲图之峻,涣宠非常”,开头直指局势严峻、朝堂涣散的弊端,“千里江山,不改承平之观;四邻鸡犬,一空盗夺之余。闾里呻吟,田莱芜没”,盗贼四起,百姓呻吟,苦不堪言。”

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以龙图阁直学士,兼知温州,尔后不久,改知平江府。孙觌二度再任知平江府。

瞧瞧,这三月刚任尚书,四月就兼知温州,不久,又改知平江府。这真可谓“马不停蹄”呀。

孙觌马上又写《龙图阁学士再知平江府谢表》见《常州先哲遗书-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这是孙觌第二次作为平江府(今苏州)一方长官,所以,他感慨万千: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犹如做梦一般,光阴易逝,白驹过隙。我,孙觌又回来啦,好一个踌躇满志啊!

诗人一生多次来过枫桥,这次是再来,主要表达了物是岁月蹉跎,岁月不饶人的感触。“万里归来悲故物”,愁绪郁结的他吟出了堪比张继佳作《再任平江至枫桥因用范相诗留题》(原名《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鸿庆集补遗》二十卷一诗中,该诗名为《再任平江至枫桥因用范相诗留题》。其实,此诗作于孙觌再任尚书后二度再任平江知府后而作,即建炎三年(1129年)六、七月左右的时间。“户部尚书孙觌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温州。寻改知平江府。”。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

这里“范相”是指范宗尹(1100-1136年),正是他推荐孙觌知临安府的。

因“白首重来一梦中”以为很老了,其实,那年孙觌四十九岁。古人五十岁左右就是“年过半白”,太正常不过了。此说可信度极高。孙觌一生多次来过枫桥,算是老相识啦。这样看来,也许该诗是和《过枫桥寺示迁老二首》混在一起了。

苏州,这个堪比天堂的地方,白居易笔下是“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而柳永词里则是“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孙觌再任平江知府,所以,百首归来再看此地方,百感交集,只仿佛是在梦游中。青山不改,我,孙觌重又回到起伏的高位上,有种从头收拾旧河山的雄心壮志。坦率地说,孙觌的诗不同于张继原作,但却一样惊艳世人,一样流芳后世。

君不见,如今,孙觌的这首《过枫桥寺》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并列刻在寒山寺的墙壁上,这就是最好的见证。所以,他特别用了心去治理。比方说,平江府当时的人口,孙觌都有调查得来的数据,在孙觌《普明寺》文中记载:

“宣和间(宋徽宗期间 1118-1125)户至四十三万,经过金兵火灾后的六十年休养生息,在淳熙十一年(宋孝宗期间 1184年)户十七万三千四十二,口二十九万八千四百有五(建炎四年(1130)与淳熙十一年(1184)相距五十四年。”

从汪应辰《鸿庆公家传》记载来看,孙觌知温州为建炎年间,具体时间不可知。又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知,孙觌知温州时任户部尚书,因此“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温州”应在“任户部尚书”之后,故《龙图阁学士知温州谢表》、《知平江府谢表》、《龙图阁学士再知平江府谢表》三表系年于此。孙觌的谢表中不乏现实性文字,从中可探宋朝民生和民情,以便我们更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情况。周必大《鸿庆居士集序》对于孙觌的谢文,有这样的评价:“至于宰执、侍从、台谏,则人致一启,各出新意。”

汪应辰《鸿庆公家传》:“建炎中,改知温州。”见影印文渊阁四库本《鸿庆居士集》卷九《龙图阁学士知温州谢表》、《知平江府谢表》、《龙图阁学士再知平江府谢表》。

接着,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八又记载:“觌上书诉枉久之,得放还。兵部尚书权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五月辛酉以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虽然贬官后被重用,但是,孙觌内心除了感激欣喜,仍有深深的焦虑恐惧。

从上三表中看出,谗言和诋毁给孙觌带来的煎熬和痛苦是无法轻易抹去的,因此在文章中表达了忧馋畏祸、如履薄冰的惊悸心境,此种情感在孙觌后期的表启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平江府时,孙觌令富户迁财至他地,以避盗寇。不从者收财物为官有,引发民怨。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二记载: “时浙西七州盗残者五,惟苏、湖独存,群盗相传号平江为金扑满。觌至官,召诸大姓谕以祸福,使挈其金帛,远徙而藏之,一季不如令,乃录入官,人苦其扰。” 七月,孙觌上书参政王绹。见《鸿庆集补集》卷二《上王参政书》夏末,孙觌上书枢密郑志刚,言移民财避盗之事,仍在关注国事。

《与郑至刚枢密书》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鸿庆居士集》卷十一: 闰八月初二,因建议常平聚敛之法,孙觌罢免知平江,夺职。说到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对推荐22岁孙觌到礼部,时任参政的张守在其《昆陵集》制卷九内制中就录有《诏赐新除户部尚书孙觌辞免恩命不允》赐诏卷十启《孙尚书启代贺应漕除直秘阁启》都有借皇帝之手保孙觌尚书的记录。见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六。孙觌也上书参政张全真求助。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鸿庆居士集卷十《与张全真参政书》其二

据前考,孙觌于建炎三年知平江府,闰八月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七记载:“(建炎三年闰八月戊寅)龙图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孙觌罢,仍夺其职,以言者论觌尝建明王安石常平聚敛之法也。时觌在平江,拘催民崇宁以来青苗积欠,民苦其扰。上闻,亟下诏除之。

0 阅读:8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