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100亿后,饺子彻底“不装了”,他的本性才是电影最大的彩蛋
截至目前,《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了百亿大关。
饺子这一次确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他凭借《哪吒1》和《哪吒2》这两部作品,票房总和超越了张艺谋。
当饺子反超张艺谋时,他的态度也显得毫不掩饰,终于摊牌了:“不装了”,他的真实本性成了电影最大的彩蛋。
哪吒爆火引争议
随着《哪吒2》的票房突破100亿,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哪吒,这个IP的热度可谓炙手可热,他那搞怪又聪慧的形象家喻户晓。
甚至在今年的元宵晚会上,央视还特邀哪吒和敖丙在舞台上表演。
结合《哪吒1》的票房数据,饺子当前的票房已达到144亿,这一成绩已经成功超越了在电影界备受尊重的张艺谋,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随着《哪吒2》热度的飙升,赞美声中夹杂着不和谐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这种争议甚至在《哪吒1》上映时就已显露无遗。
不少人对哪吒的形象表示质疑,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哪吒通常是眉清目秀的小孩或可爱的小英雄。
当这个外表略显丑陋的小哪吒面世时,立刻遭到了无数网友的谩骂。
一些人开始质疑饺子是否在故意不尊重传统文化,认为他在设计上缺乏尊重。
这类争议至今依然存在。
不过,饺子并没有受到这些质疑的干扰,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他从100多张设计稿中选出了这样一个看似不太完美,甚至略显丑陋的哪吒形象。
这一形象的出现,确实颠覆了观众对哪吒的认知。
正是饺子的坚守,才让《哪吒1》成功破圈。
如今,五年过去了,小哪吒已成为了票房百亿的主角。
饺子“装都不装本性暴露”
提到饺子导演,外界关注的焦点总是那件土色的毛衣。
有评论者甚至在采访中提及,这件毛衣来自爱马仕,价值颇高,暗讽饺子拍《哪吒2》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忘记了当初的初心。
对于这样的指责,饺子回应称,他这件毛衣在日常中穿了三四年,实际上只是一件400多元的普通毛衣而已。
他恳请大家关注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将过多的焦点放在他个人身上。
最近,饺子还公开呼吁在采访时给他的脸打上马赛克,以此减少个人的曝光度。
通常来说,其他导演都会希望多在公众面前露面,以推广自己的电影并提升知名度,但饺子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这显示出他想用作品打动观众的决心,希望在电影行业留下一部好作品。
面对商业化的质疑,饺子坦率地表示:“电影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与我做动画的初心相冲突。”
确实,即便一部优秀的作品经历商业化,依然能够给予观众积极的精神动力,这样的成就又为何不能被盈利呢?
从观众的视角来看,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饺子为了作品所付出的努力,毕竟他花了五年的时间精心打磨。
饺子的成功,和他身上那鲜明的“怪”字密不可分。
高考后,他如愿进入医科大学本应走上医学的光辉道路,然而命运的转折让他误打误撞走上了动画的轨迹。
在一次制作三维模型的过程中,饺子对动画产生了深深的迷恋,加上儿时对动画的浓厚兴趣,这股热情激发了他心底早已埋藏的梦想。
于是,他开始自学动画,没想到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为了追寻那份热爱与梦想,饺子最终决定辞职,全心投入到创意设计中。
那段时间,他没有任何收入,仅凭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勉强度日。
周围的朋友不理解他的选择,而唯一支持他的只有他的母亲。
尽管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但饺子心中的那股执着始终在支撑着他。
经过超过1000天的拼搏,他终于创作出了短片《打,打个大西瓜》,一背而红,收获好评无数,并获得多个奖项。
对作品精益求精潜心打磨
就这样,饺子心中开始酝酿出制作《哪吒》系列的想法。
《哪吒1》的成功给予了他无比的信心,使他充满力量,开始全心全意打磨《哪吒2》。
结果,这一打磨整整持续了五年之久。
为了呈现出完美的作品,饺子联合了130个动漫公司共同创作。
在影片中,特效镜头更是高达近两千个。
当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欣赏哪吒时,饺子严谨的态度与对细节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
有些高难度的镜头,饺子曾考虑委托外国特效团队来制作,但最终的结果并未达到他的预期,于是他亲自接手,耗尽心血反复打磨,直到得到满意的效果。
在《哪吒2》中,饺子的心血可见一斑。
本性内敛的他,为了表达心中的画面,甚至自愿担任动作指导,亲自演绎各种有趣的动作。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为作品中的小角色配音。
经过五年打磨而成的好作品,理应被更多观众所见。
如愿以偿的,《哪吒2》同样不负众望,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国内热销的同时,国外观众也给予了高度的支持。
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哪吒2》的预售票房更是创造了近20年来华语电影的最高纪录,几乎每场放映都是座无虚席。
结语
尽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饺子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
他坦言,作品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谦卑、自省性,以及对作品的执着精神,才得以呈现出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佳作。
能够打败饺子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了。
期待未来的五年,期待下一部《哪吒3》,饺子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意外之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