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贵州毕节赫章县发生了一起恶犬伤人事件。一名男孩在放学途中被三条大型犬袭击,头皮撕裂、左耳被咬掉,手脚腋窝也严重受伤。男孩不得不休学一年,家庭四处筹钱治疗,预计花费超过10万元。狗主人仅支付了5万元医药费,家庭负担沉重。事件发生后,当地社区对养犬管理提出了质疑。居民们纷纷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男孩的家庭正在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更多的赔偿和支持。
全国多地已制定养犬法规,但犬伤人事件依然频发。北京养犬协会原秘书长沈瑞洪指出,部分地区养犬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法规宣传不足。沈瑞洪认为,养犬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法规,确保每只犬都得到有效监管。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违规养犬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养犬人的责任意识。同时,社区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养犬法规的认知。
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认为,养犬人缺乏教育和培训,犬只登记和监管不完善,导致安全隐患。周兆成指出,许多养犬人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养犬培训,导致他们在管理犬只时存在诸多问题。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犬人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养犬法规。同时,应完善犬只登记制度,确保每只犬都有明确的身份信息,便于监管。
执法与维权难题部分养犬人遛狗不牵绳、不清理粪便,公众对犬只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河南省原阳县公安局李元利表示,犬伤人事件多因未牵绳或流浪犬问题,养犬人责任意识淡薄,随意遗弃犬只,导致流浪狗数量增加。李元利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执法,确保养犬人遵守法规。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养犬人的责任意识。同时,应加强对流浪犬的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维权难问题同样突出。2024年2月,最高法发布6件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呼吁文明养犬,强化养犬责任意识。然而,受害者维权依然困难。2021年河南安阳“狗咬人”事件中,受伤者家属因维权难引发舆论关注。周兆成律师指出,犬主人应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但相关处罚标准需进一步完善,执法力度需加强,以确保法规落实。他建议,相关部门应简化维权流程,确保受害者能够及时获得法律支持。
社会支持与公众意识恶犬伤人事件频发,暴露了养犬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法规虽多,执行不力,养犬人责任意识薄弱,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导致悲剧一再上演。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完善法规,确保养犬人依法依规养犬。公众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对于受害者家庭,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