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代表着新中国从75周年迈向了76周年,然而却由一位百岁老人,不仅活得生龙活虎,甚至还亲眼见证了这一切。
他就是中共一代领导人宋平,虽然身处中国的政治核心,但他却早已退休,退休后更是十分低调,并坚持做公益活动。
而且宋平还曾做过周总理的秘书,这种级别绝对不算低,可大家对他了解,却远不如同期的领导人。
但这并不能否认他为新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即便宋老爷子再低调,他的光芒也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记。
知识改变命运,选择大于努力宋平出生于1917年4月,虽然家境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贫穷,但这依然没有改变他对知识的渴望。
再加上当时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很多穷人的孩子都会选择去当兵,而不是上学,但宋平却不一样,他打心眼里渴望读书上学。
俗话说的好,知子莫若父母,看着自家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父母也是既心疼又无奈,省吃俭用的攒了几年钱,才把宋平送去上学。
而他也没让父母失望,初到学校就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读书天赋,后来更是直接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大学学习先进思想的同时,宋平也在观察那个时期出现的党派,最终他发现,共产党的思想才是他想要的。
最终在1937年12月,宋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身兼数职,其中有一个职位,就是周恩来同志的政治秘书。
在这段日子里,宋平跟很多革命同志并肩作战,积累了大量的组织和领导经验,这也为他后面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新中国成立,宋平也被国家委以重任,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官,即便如此,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他也不敢怠慢,还以周总理为榜样,几乎事事都亲力亲为。
可让宋平没想到的是,国家会如此重视自己,在1970年调任他为甘肃省委第一书记,这个位置说是封疆大吏也不为过。
宋平的甘肃改革虽然甘肃省经济活力很差,但宋平对此不仅毫无意见,还在第一时间对甘肃省的状况进行了解。
而他也深知,想要改善甘肃的经济活力,就必须解决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所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的生活有所好转。
于是宋平深入基层,开始调查甘肃省各地的农民土地情况,结果却发现,自然灾害才是农业生产的最大难题,旱灾几乎到处都是。
可当时很多人都在粉饰太平,鼓吹形势一片大好,宋平却有话直说,直接向中央陈述甘肃现状,中央这才了解到甘肃人民的困难。
但中央的帮助始终都无法解决甘肃人民苦难的根源,因此宋平一边救灾一边思考解决方案,最终在东部地区的定西大坪村发现。
它们靠修梯田不仅能实现抗旱,甚至还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这让宋平兴奋不已,因此他决定要在甘肃省大力推行梯田种植。
但这种办法依然治标不治本,所以宋平就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是大搞水利工程,彻底战胜干旱。
而“引大入秦”工程,就是在宋平的推动下进行的,即便后来他调离甘肃,也依然关注着这项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终在1994年10月10日建设成功。
在自然灾害问题得到解决后,宋平还研究起了农村生产问题,思考如何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平在1979年9月中旬,几乎走遍了甘肃省最贫困的村子,采访了大批的干部和农民。
这才了解到了事情真相,原来当时做工不仅没工分,而且还没有粮食和钱分,那些干活积极的,又吃不了多少。
剩下干活不积极的,反而可以吃国家救济粮,这样一来,那些干活的人心里不平衡,自然就不想干了。
总而言之,还是因为农民生产得不到利益的原因,所以宋平了解到这一点后,就推行了包产到户、到劳的办法。
只有让那么多干的人得到应有的利益,才能把生产给提上去,而宋平在甘肃的这几年里,更是两袖清风。
但凡是跟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没有不夸他是清官的,不管去哪里调查,都要求和农民吃一样的东西,绝不允许搞特殊。
而宋平唯一的一次搞特殊,还是为了推进农业生产,原来当时引进了一种新水果,当地县委种植成功后,就拿来请他品尝,希望省里能支持一下。
即便如此,宋平也还是付了钱,才把这些水果带走,用来研究值不值得扩大种植,后来宋平退休后,虽然退出了政治,但却依然心系社会。
退休后依然坚持做公益宋平退休后,就不再关注政治上的事情,完美诠释了在其位谋其政的含义,并一直关注着农村贫困孩童的教育问题。
他还通过中央的希望工程,资助了三名小学生上学,而这还不是他做公益的全部,几乎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做公益。
有一次宋平去四川,负责接待他的省委书记张学忠,曾经给宋平做过秘书,所以就想让老人放松一下,于是就安排了一趟九寨沟的短期旅游。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临近起飞的时候,宋平却不走了,认为他去一趟九寨沟的花费太大,在他看来,这些花费更应该用在希望工程上。
无论随行人员怎么说,宋平都不同意出发,最终只能无奈取消,时至今日,宋平仍旧在关注一些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