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县城公务员》:初入体制内,李鑫就被上了一课,印象至深
纠结的想法,未来如何?
都说现在是零零后整顿职场,但是对于李鑫这种九零初来说,好像从小就是被“PUA”的一代人,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甚至还被领导教育道:“要听老同志们的话”。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好同学、好孩子、好同志。
毫无疑问,李鑫就是这样“听话”的人,如果说他是刚毕业就来到县委办工作,他完全有理由去放下心来玩儿那么一两年。可是,办完入职手续,李鑫已经年近30了。如果还他跟刚毕业的年轻同志一起玩、一起耍,肯定会一步慢、步步慢。最主要的是,李鑫不是喜欢躺平的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或多或少还有点想要“光宗耀祖”的意味。但不管怎么样,1年的实习期是铁定的。也正是在这一年当中,他边看边学。自己的想法不再特别纠结,似乎在慢慢笃定。
在他“边看边学”的这段时间里,县里迎来了省委巡视,对于反馈意见中指出的问题,李鑫这种体制内小白不慎了解,但是对其中“混岗混编”的问题,他着重看了几眼,因为有些人员涉及到县委办,还有县委办的一些老同志。何为混岗混编?说白了,县委办是行政单位,不能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而这些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应该到有事业编制人员的单位,比如:电视台、市场监管局等等。省委巡视组指出了这个问题,县里面必须要整改到位,因为要按照时间要求,定期将问题整改情况反馈过去。怎么办?县委办的领导开始找一些人谈话,看他们是否有意愿去别的县直单位或者乡镇办,也就是所谓的“分流”。包括他所在科室的王涛、张旭、邹占这几位老大哥,他算了算,这个科室,除了王主任和自己,其他人都是事业编制。还别说,有1个人想要去乡镇,有3个人想要去县直单位。去乡镇的人还是有些想要进步的想法,毕竟听说在机构改革完成后,乡镇会增加事业副科的领导职数。
与此同时,县委办的领导还是有人情味儿的,也在积极想办法,先是将不愿离开县委办的这些事业编制的人员进行另册管理,然后积极协调上级,看能否给县委办增设一个事业编制的科室(当然,最后通过这些办法,这些人还是留了下来)。这些不愿离开的人主要集中在哪里?一些比较安逸的科室,李鑫内心想到:“也许是他们不愿离开安乐窝吧”。王涛、张旭、邹占就是不愿离开的这一批人。这些人的口头语:“嗨,也不小了,出去干嘛呀,提又提不了,能照顾家庭多好诶”。刚听到这话时,李鑫感觉这也许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随着后来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才渐渐明白:“这就是感觉自己没有机会了,这种话说给别人听的。如果真的要提拔的话,他们跑的也许比谁都快”。
因为自己的父亲也在体制内工作,所以县委办的一些领导对他也是熟悉的。经常在办理公文的时候,领导会说一些贴心话:要多学、要多看、要多听,不要仅仅满足自己的分内工作,要学会写东西、要学会处理事。慢慢的,李鑫开始“厌恶”自己所在的科室,除了每天听王涛他们说一些“负能量”话,再就是他真的感觉这里无所事事,收发文件、传阅文件而已,毕竟年龄在这摆着,他也有自己的恐慌感,他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他想尽快让自己得到调整,内心想:“最起码退休的时候,要是个副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