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祸新后续!遇害者小姨曝调查结果,主驾女孩家属连夜删微博

德密看娱 2025-04-05 19:50:55

小米SU7高速车祸后续:真相未明,但这些问题比热搜更值得关注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快一周了,三个年轻姑娘在高速上出事,车烧得只剩架子,家属从声讨到沉默,网友从质疑到互撕,连雷军都亲自下场回应。可真相到底在哪儿?有人说是车的问题,有人怪司机大意,还有人扯到“智能驾驶害死人”。今儿咱们不站队,就掰扯掰扯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事故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按小米官方说法,车子开的是NOA辅助驾驶,时速116公里,系统提前2秒检测到障碍物开始减速,驾驶员1秒内接管,但撞上水泥护栏的速度还有97公里。三秒钟能干啥?普通人可能连手机都来不及解锁,更别说在高速上紧急避让了。有懂行的网友算过,这种速度下撞击水泥墩,冲击力相当于从30层楼摔下来,别说电车,坦克来了都得变形。

家属最不能接受的,是车子撞完直接爆燃。小米SU7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官方宣传“热失控5分钟不起火”,可这次烧得只剩白车身。业内人士偷偷吐槽:再牛的电池防护也扛不住90多公里时速的撞击,电芯被撕开,神仙都难救。至于车门锁死,小米咬死“机械拉手能开”,可事故现场的人说,三个姑娘撞完就没了意识,哪还有力气摸拉手?这事儿就像电梯停电——理论上能扒门,实际上一片漆黑谁摸得着?

智能驾驶到底背不背锅?

现在网上吵得最凶的就是“NOA害人”。但L2级辅助驾驶本来就得司机全程盯着,法规白纸黑字写着责任在驾驶员。可问题出在哪儿?车企把NOA吹得天花乱坠,直播里雷军亲自演示“放手开”,销售卖车时猛推“解放双手”,消费者真以为能闭眼开车了。有家属哭诉,女儿之前还夸智驾“比人靠谱”,结果出事了车企一句“系统没毛病”就完事?这波操作,像极了卖保健品的——“吃了长生不老,吃出问题概不负责”。

更扎心的是行业潜规则:高配版堆激光雷达,低配版纯靠摄像头。这次出事的是SU7标准版,没激光雷达,夜间识别障碍物的能力直接打对折。可卖车的时候,销售会告诉你“低配智驾只能应付简单路况”吗?怕不是一句“够用”就糊弄过去了。难怪有网友吐槽:“车企宣传时吹顶配,出事时甩锅低配,横竖都是消费者倒霉。”

家属为啥突然删微博?

一开始主驾女孩的妈妈连发十几条动态,质问小米“为啥不联系家属”“车门为啥打不开”,还和网友对呛。结果一夜之间全删光了,连男友抖音都清空。有人猜是私下和解了,也有人说是被“公关”了。但仔细想想,普通家庭摊上这种事儿,既要和巨头公司掰手腕,又要被网友扒隐私、骂“讹钱”,换谁都扛不住。

最魔幻的是,事故还没定责,股价先跌了700亿。资本市场的反应比调查组还快,你说这是市场理性,还是人心惶惶?有股民自嘲:“以前觉得小米造车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保时捷,现在看可能是第一张病危通知书。”

比真相更急迫的事

事故调查还在走流程,但有些问题已经藏不住了:

车企宣传智驾时,能不能少点“零接管”“老司机”这种忽悠话术?

销售培训能不能别光教怎么绕桩漂移,多讲讲“系统什么时候会趴窝”?

消费者考驾照时,能不能加一门“智能驾驶避险必修课”?

想起个段子:以前驾校教“看到石头要绕开”,现在得教“看到石头先看车机显不显示”。技术越进步,人反倒越不会开车了。

互动话题:

你觉得智能驾驶宣传该不该像香烟盒印“吸烟有害健康”那样加风险提示?

如果你买车,会因为这次事故放弃智能驾驶版本吗?

说句扎心的:车祸每天都有,但只有“小米+大学生+自燃”这种标签能上热搜。等热度过去,该超速的继续超速,该吹牛的继续吹牛。但那些消失的生命,不该只变成流量池里的一个数字。

(本文部分信息参考自《中国经营报》《新京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事故原因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

0 阅读:0

德密看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