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亲妹妹街边摆摊,马未都拿出一极品官窑,她连看都没看

借古论今事 2025-03-10 13:38:00
前言

爱新觉罗·韫颖,她可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同父同母的亲妹妹。打小,就被父亲和哥哥宠得不行,荣华富贵那是享了个遍。

国是家的根基,没国哪来的家?大清王朝一倒,国家就陷入了战乱,韫颖也像乱世里的一片浮萍,到处漂泊。打仗的时候,她跟亲友丈夫都断了联系,为了能养活家人,只能在街边摆摊卖烟。

马未都见到韫颖的时候,这韫颖以前可是公主。她虽然在生活里遭了不少罪,可早就看开了,跟普通老百姓一样过日子了。马未都来了,韫颖是他问啥就答啥,但是马未都拿出的极品官窑,她瞧都不瞧一眼。

马未都讲过,我见过最惨的落魄情形,那就是有一代公主去摆摊儿。

毛主席说过,这是成为一个走进人民群众的有志气之人。

一、爱新觉罗·韫颖,清末公主

1912年,辛亥革命一爆发,大清王朝就走到头,末代皇帝溥仪也只能退位。

第二年,醇亲王府里迎来了爱新觉罗·韫颖的降生。她在这个家里排行老三,是溥仪同父同母的亲妹妹。

溥仪的亲爹是醇亲王载沣。那时候,慈禧太后挑中溥仪没多久就去世了,载沣就只能挑起摄政王的担子,亲自教溥仪熟悉朝廷里的政务。所以,溥仪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关系很亲近。

韫颖出生在富贵人家,就像含着金汤匙似的。她爸爸和哥哥可疼她了,打小就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身后老是有好多佣人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由于排行老三,她被人们尊称为“三格格”。溥仪住在宫中的时候,韫颖和几个小姐妹常常进宫陪伴溥仪,她们可是皇宫里的常客。

皇宫里规矩可不少,净是些条条框框的。不过溥仪可疼兄弟姐妹了,老是由着他们在宫里撒欢儿地玩。韫颖在宫里跟着溥仪,那见到的奇珍异宝数都数不过来,她的眼界和见识自然就比一般人强多。

可是,那时候的大清王朝已经没什么气数了。历史不断往前走,政变也越来越厉害,溥仪最后的“伊甸园”就这么一下子被推翻了。

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领着军队把紫禁城给包围起来了,一下子就推翻了当时定好的优待条件。溥仪就被赶出宫了,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醇亲王府。

没多久,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就搬到天津张园去了。那时候韫颖才11岁,也跟着溥仪到了天津,住在英租界的使馆里。

韫颖她爸载沣教育儿女,就算不在紫禁城了,也得接着读书。

溥仪对妹妹的教育可上心。他不但亲自给妹妹找老师,教她文化知识,像英语、日语、算数这些都教,还会带着韫颖去打网球,让妹妹去接触这世上新鲜的玩意儿。

韫颖虽说没了皇室格格的身份,可格格该有的待遇一样没少。

可当时,溥仪已经被日本的权势诱惑还受着压制,就成了人家的傀儡了。韫颖19岁的时候,溥仪思来想去,给她和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麟订了亲。

首先,他俩是青梅竹马。小时候在宫里有接触,打那时候起就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其次,溥仪对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男孩是很信任的。

1931年的时候,溥仪被日本人安排到了东北,还建立了“伪满洲国”。就在这时候,韫颖和她丈夫在伪满洲的新京(也就是现在的长春)举办了正式的婚礼。

小两口刚结婚的时候,那感情好得不得了,整天黏糊在一起。可才过了一个月,润麟就接到命令要去日本学军事了,韫颖也跟着一块儿去了,打这以后,他俩能在一起的日子就少得可怜。

说是一起留学,其实就是去当“人质”。日本人想让溥仪接着做他们的傀儡,给日本卖命,就这么把人弄过去了。韫颖刚到日本,就体会到日本皇室那种“密切关怀”。

韫颖受到日本皇室邀请,出任妇女会名誉会长,在皇宫里教皇亲国戚学中文。

可在那段时间,韫颖本是格格,却跑到日本去做日本皇室的宫廷语言教师,这可让她受了老多委屈了。

可她心里明白这是日本的监视手段,虽然老是觉得被束缚着,可她从来都不表现出来,还常常写信给哥哥溥仪诉说心里的苦。

韫颖的丈夫润麟在日本学军事的时候,日子过得可不容易。每天都要进行真刀真枪的演练,常常带着一身伤回到家。韫颖看了那场景,心里特别难受,又心疼又害怕。

1933年,韫颖受了一肚子委屈,就借着回娘家探亲的由头回到了祖国,打这以后,说啥也不肯再回日本了。

1938年的时候,润麒毕业,他也回到了伪满洲国,还在军事学校里当上了教官。这两口子,自打结婚后就老是不在一起,现在可算能在长春安家了,过了一段又甜蜜又安稳的日子。

但处在乱世当中,哪会有小家庭能一直团团圆圆的?流离失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是常有的事儿。

二、街边摆摊卖烟,养家糊口

1945年,日本打输了,投降了。伪满洲国那些皇亲国戚没了“后台”,一下子就慌了神儿,都赶忙逃命去了。韫颖,她带着三个孩子,运气不好,跟丈夫走散了,好些年都没丈夫润麒的消息。

日本战败后,跟溥仪一块儿的韫颖等人,全被大家当成战犯和卖国贼。为了安全着想,韫颖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爱新觉罗在汉语里是“金”的意思,载沣给韫颖取的字是“蕊秀”,打这以后,韫颖就用“金蕊秀”当自己的名字了。那时候,她一门心思就想等着丈夫润麒的消息,所以在东北晃悠了好长时间。

哪能想到,当时润麒被关到收容所里去了,日子过得特别苦。整整7年,他一直在试着把信寄出去,可那些信就像没了影儿似的,全都没消息。

载沣是清朝末代的摄政王,溥仪退位之后,他就不再管政事了。

后来,儿子跟着日本人搞出个伪满洲国,这时候载沣,他没去捞个一官半职,就自个儿待在北京的醇亲王府里,本本分分地过日子。

当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回到家的时候,这位老父亲心里是又高兴又有点难过。

不过还好,有父亲接济,韫颖和三个孩子就有了依靠,不用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当时,醇亲王府那可是各个机关单位都看上的绝佳办公地。

1950年的时候,载沣想了又想,最后把醇亲王府给卖了,卖房的钱就留给自己和儿女们去找别的地方住。到了1951年,住在胡同里的载沣生病去世,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韫颖没了父亲,丈夫和哥哥也都没消息,她彻底没了依靠,只能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可家里上有婆婆,下有三个孩子,就靠着父亲留下的几间房屋出租那点钱,还是不够花。

韫颖没办法,就琢磨着把家里值钱的东西给卖了。可那时候普通老百姓都没什么钱,韫颖手上那些特别值钱的古董和珠宝,虽然价值连城,但是没人买得起,根本换不来多少生活费。

韫颖为了给家里添点钱,就在大街上卖烟。那时候,她会先去商店买几条烟,再把烟拆开,一根一根地摆在毛巾上,然后按根卖给客人。

以前是公主,现在却只能为了生活摆摊卖烟。虽然她已经铁了心不再提以前的富贵和王权了,可韫颖身上那股贵族的傲气还在,这让她多多少少有点放不下面子。

周围那些小摊都在扯着嗓子吆喝叫卖,韫颖就拿个凳子,往摊前一坐,等着客人来买东西。

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几根烟,她自己,还会抽上几根。时间一长,嘿,她竟然染上烟瘾了。

1954年的时候,当时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在旧书摊那儿看到了《满宫残照记》。

他本来就对清朝特别感兴趣,随手翻了翻这本书,看到里面收录了好多清朝皇族的信件还有生活实录,这里面就有一封韫颖写给溥仪的信。章士钊被韫颖的文笔和才华给深深迷住了,于是就找溥仪的七叔载涛打听韫颖的下落。

没过多久,载涛就领着韫颖去见章士钊了。正是在章士钊的鼓舞和帮忙下,韫颖写的一封自述信被送到了毛主席跟前,信里诉说着韫颖波折的人生经历,讲着她从一个被万般宠爱的格格变为普通百姓的内心转变。

毛主席看完这封信后,对韫颖特别佩服,还赞叹她“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

没过多久,韫颖就被安排到北京市东城区,当上政协委员了。这样一来,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些起色。让她更高兴的是,丈夫和哥哥有消息了。再后来,按照毛主席的安排,她还去战犯管理所探望了丈夫和哥哥两个人。

1957年,润麟被释放,他可算是回到了妻子和家人的身旁。当时韫颖都45岁了,已经不是当初分别时年轻的模样。

家里有三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正在读小学,还有一个,得了骨结核,就只能成年累月地躺在床上养病。

但这一家人,在分离了好多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团聚的时候。这一回,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国家不安定,就散伙。

三、面对极品官窑,淡然处之

80年代的时候,国家迈进改革开放时期,古董行情就开始升温了,迎来了一个超棒的黄金时代。

马未都那时候才二十出头,跟着他师傅王世襄,满大街地串着去各地“捡漏”,在业界都有不小的名气了。

王世襄在古董界那可是大师级的存在,他认识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溥仪的亲妹妹韫颖就在这些人当中。

1981年,马未都已经在古董行业闯荡好些年了。经师傅王世襄的介绍,他见到了“三格格”韫颖。

马未都可懂礼数了,他去见韫颖的时候,拎着满满一大袋苹果和梨子,礼数做了个十足,就为去探望韫颖。

同时,他还带了一件极品官窑瓷器来,想着这位以前身为三格格、见过数不清珍品的人,能给自己瞧瞧手头的这件古董。

马未都可把这个极品官窑当成宝贝了,这可是他特得意的收获,老值钱了。

那时候的韫颖,都已经变成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太太。不过,她早就把过去贵族的身份抛到九霄云外,和群众相处得可好了。在她家里,根本没有马未都所想象的那种从宫里带出来的绝世宝贝,也看不到奢华的东西,甚至可以说特别简朴。但即便这样,她举手投足间那股子贵族的韵味儿还是在的。

老太太衣裳穿得挺朴素的,就坐在电视机跟前。她一边瞅着电视里播的电视剧,一边按照老习惯抽烟。

马未都小心翼翼抱着稀世珍品粉青釉胆瓶,可三格格啥宝贝没见过,对这瓶子根本没多看。倒是马未都提来的一大袋水果,让老太太更感兴趣。

老太太一根接一根地抽烟,马未都把极品官窑拿出来,她瞧都不瞧。韫颖可不一样,她对古董和历史知识懂得可多了,就随便看一眼,就能知道古董是真还是假。

马未都研究古董好多年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在从小生于清朝贵族家庭的“三格格”跟前,自己还是像在鲁班门前耍斧头一样,自不量力了。

韫颖对古董和书画熟悉得很,别人还老是拉她去鉴宝、掌眼。可在这位曾经的公主眼里,财富、贵族、权势早就像烟一样飘散了,她根本没放在心上。

瞧,眼前的这位老太太,早就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打成一片。她可厉害,是个大才女,会书法,能识字读书,还会画画,京剧也唱得有模有样;同时,她也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织毛衣、缝被子不在话下,用蜂窝煤炉子做饭炒菜也是拿手好戏。

她丈夫润麟,后来也进了政协,老是参加些活动。还跟着老师傅认真学针灸拔罐,就在附近开了个小医馆。

韫颖瞧不上润麟,可润麟的医术是真厉害,吸引了好多人来找他看病,就连大老远跨国来的患者都有。

经济发展起来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他们家就添了摩托车、洗衣机、空调、冰箱这些东西,胡同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

1992年,“三格格”在7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想当年,她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养家,为了生活,家里的古董大多都给变卖了。剩下的那些古董,后来也全都捐给国家了。所以,到后来她家里一件古董都没剩下。

结语:

可能就是因为有家族没落的经历,也经历过国破家亡的那段历史,所以才更能明白钱财和权势都是身外之物。生在一个安稳又繁荣的国家,这得多幸运!而且能够出自己的一份小力,让国家变得更好,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儿!

后来,马未都也从韫颖身上得到了不少启发。有一回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说要把自己所有的古董都捐出去,不留给后代……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