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耜
湖南东南部有个县级市,名为耒阳,历史文化悠久。耒阳被誉为“一帝三圣”之地:是炎帝神农创“耒”之地,是“纸圣”蔡伦诞生之地,是“诗圣”杜甫卒葬之地,是“游圣”徐霞客巡游之地。然而,耒阳这个市名中的“耒”却让相当多的游客读不出正确的读音。那么,耒阳的“耒”字该怎样读呢?原来,耒阳市位于耒水北岸,耒阳市市名中的“耒”就源于耒水名称。“耒”读音lěi(累),指的是用揉性很强的木料制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耒”字在我国古代典籍《广韵》《集韵》和《韵会》等文献中都有记载。《广韵》《集韵》《韵会》注“耒”读音为“累”。战国时期解说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系辞》记载:“揉木为耒”,意思是说“耒”这种农具是用很有揉性的木料做的。魏晋时期的史学家谯周撰《古史考》记载:“神农作耒”,意思是说“耒”这种农具是神农在此地发明的。由此可见,耒水之名源于神农发明的“耒”这种农具,而耒阳这个市名则源于耒水这条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