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被“轰”出白宫,成了国际看点,哈梅内伊关注此事,不语,只是时隔三年重新转发了一则内容。
时隔仅一天,副总统扎里夫就提出辞职,什么意思?
当场翻脸,在国际上,这样的事也是少见,美乌关系伴随着特朗普专机的起飞跌入冰点,斯塔默的热情,缓和了泽连斯基的尴尬,但若说泽连斯基真的没牌可打了,也不现实。
还不到“弃子认输”的程度,发生这么大的争吵,更大概率只是双方战略博弈的一个环节,一些私下的矛盾被摆在桌面,舆论战的一种方式罢了。
果然,国际上对此事的关注度空前之高,就连沉默已久的哈梅内伊,也罕见的出面了。
3月1日,哈梅内伊转发了一则三年前自己对俄乌冲突的评论,上面的内容“从乌克兰问题中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是,西方大国对其傀儡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是海市蜃楼。所有政府都应该明白这一点。那些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政府应该看看乌克兰目前的局势。”
俄乌冲突刚开始的时候,哈梅内伊就看出了这个道理,警告各国不要试图依附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事实证明,来自美西方的支持,真的只是海市蜃楼,欧洲还愿意站在乌克兰这一边,更大程度只是无奈之举。
因对防务支出的不满,特朗普和万斯轮番对欧洲发动了攻击,集合体比不过一个美国?美国想让自己再次伟大,欧洲也想,声援乌克兰便是绝佳的机会,欧洲不会放过,但“以贷还贷”,对乌克兰而言,怎知不会是新的隐患?
一旦美欧亲近,对乌克兰来说,真就没了所有的退路,警醒是好的,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超强的自主发展能力,而“亲美”,长时间里是很多国家的潜意识选择,就连伊朗内部,面对美国,也有矛盾。
佩泽希齐扬支持与美对话,哈梅内伊却坚决反对,总统与最高领袖都无法达成一致,但这和副总统的辞职,又有什么关系?
佩泽希齐扬的上台,略有几分着急,但也是被民众票选出来的新总统,说服力肯定还是有的。
二进宫之后,特朗普在2月4日签署备忘录,决定重启自己首个任期内对伊朗实施的系列“极限施压”举措,最终目的就是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手段够狠,态度也松,称愿意与伊朗官员接触。
哈梅内伊明确拒绝了这件事,他坚称与美国谈判对解决问题不会有任何的帮助,一旦坐上谈判桌,总伴随着愤怒和失望。
复盘历史,过去数年间,美伊之间进行过不止一次的谈判,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经常违约或者撕毁协议,有些时候,伊朗还做出了让步,结果并没有等到美国的迷途知返,只是更加忘本了而已。
佩泽希齐扬虽然为总统,但有哈梅内伊的反对,与美谈判一事,就这样耽搁,宣布不会与美国谈判,当最高领袖确定方向,伊朗人民只能适应。
扎里夫突然请辞好像有了原因,辞呈是在3月2日交的,与佩泽希齐扬强调自己的政府会跟着哈梅内伊对美立场直到最后的同一天,也解释了原因,伊朗司法总监埃杰伊建议扎里夫重回大学教书,他接受了这个建议,也不愿意成为政府的累赘。
没说的半句,是为了家人。
在任半年时间,扎里夫和家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言语暴力,诽谤、侮辱和威胁从来没有断过。
尝试过,但终于坚持不下去,为了避免给政府带来更多压力,选择辞职,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是否能走还不好说,而遭受攻击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只是因为有些议员不满扎里夫至少有一个孩子拥有美国国籍。
究竟是数月司法压力的结果,还是别的原因,这些属伊朗的内政,要靠自己去解决,但哈梅内伊的提醒,却可以听一下,海市蜃楼能看见时,只会感慨美,可一旦消失,荒凉之下,如何适应真实的生活,若无美西方的援助,俄乌冲突,真的能打三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