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事件,一位婆婆去银行取钱的时候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5万多块钱竟然只剩下了200多。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自己10岁的孙子为了玩游戏充钱,哄骗奶奶用人脸识别的方式将奶奶的银行卡绑定到了自己手机上,导致钱被刷光了。事件瞬间引起了网友们的纷纷讨论:
@霜兒:我朋友的车被10岁孩子砸了,原因就是他爸爸不给他钱冲游戏,然后他就看见车就砸。
@无悔人生:只能说明孩子在家一个不怕,我2个孩子大的19高三手机我给她设置密码 只能玩10分钟就要解码 从来不玩游戏,小的8岁只有星期偶尔玩玩手机!
@阿妤:其实我觉得吧 怪游戏吗?到底是怪游戏还是怪什么?难道没有游戏他就不能刷抖音看小说嘛? 搞笑 自己管不住娃就别怪游戏?别啥都游戏背锅。
@哎嘿嘿:以前没游戏的时候堂姐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偷爷爷奶奶二万去买手机和零食,和游戏无关,没教好早晚出事。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达,这样的事在熊孩子的身上屡屡上演。当家长无法满足孩子经济上的要求时,孩子便想方设法偷盗家长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在面临网络“毒药”时无法自控?孩子叛逆行为的背后,家长要警惕教育的“疏忽”。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中?
有些家长会把孩子沉迷于游戏怪罪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却无法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在网络诱惑中独善其身。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网络,甚至做出出格的行为,家长要深思背后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幼年时期缺少“高质量陪伴”
大多数家庭养育孩子只是做到了“经济抚养”,把孩子丢给老人。老人带孩子的方式就是电子产品替代情感陪伴,这样就导致孩子在幼年时期无法体会到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孩子希望妈妈陪,可妈妈没空,孩子希望爸爸在,爸爸不愿意,孩子找到的忠实伙伴只有游戏和网络。
家里没有一个让孩子“尊重”的人
孩子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可能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让孩子可以自我约束的人。当孩子因为游戏或是网络做出出格的事情时,他的内心是没有一个在“怕”的人存在,所以肆无忌惮地实行自己想做的事。
家长自身就存在这种问题
有些家长一边带孩子一边打牌或是整天自己一下班就躺着玩手机、玩电脑游戏,这样孩子长期性耳濡目染也会变成父母的样子。家长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如今成了不理想的样子,家长要负主要责任。
游戏给予孩子自信和收获
有些孩子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条件不佳、在简单的努力无果后缺乏自信。可一打起游戏来却能找到人生中自信,并且能在游戏中收获到他人的称赞,有些游戏如果充钱将能得到更大的“成就”。这就是让孩子沉迷在网络世界无法自拔的原因。
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不可避免,家长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候家长自己在忙的时候主动拿出手机给孩子玩游戏。这样做的后果就很容易导致孩子沉迷游戏,甚至透支父母的血汗钱去玩游戏。
孩子玩手机,首先要声明原则
孩子玩手机不可避免,而且随着孩子长大,有个手机带着更方便联系。在教孩子玩手机前,要和孩子说好玩手机可以在网上查消息、看新闻、看动画和玩一玩免费的游戏,禁止玩充钱的游戏,否则以后不准再玩手机。和孩子事先做好玩手机的约定,这样能够在孩子的内心框下一个准则。
孩子玩手机要有个限度,家长也要做好表率作用
孩子玩手机不是无限度地玩,每天规定只能玩两个小时,而且玩一会手机后要起来走一走。同时为了做好表率作用,家长也不要整天一在家里就抱着手机玩个不停。
任何有关于支付类的密码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
孩子的自控力较弱,且无法判断网络的诱导信息,比如现在一些游戏软件会做一些诱导支付的信息让孩子付款。家长不要把家里银行卡之类的支付信息让孩子知道,以免孩子顶不住诱惑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透支家长的血汗钱。
为了避免孩子手机“玩过火”,父母平时做到这些很重要
孩子几乎都喜欢玩手机,有些孩子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玩手机的限度,有些孩子却很容易沉迷其中。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无非就是家长的引导教育不到位,为了避免孩子手机“玩过火”,父母平时做到这些很重要。
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空闲的时候,多带着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既可以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尽量避免孩子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
家长要做好以身作则
很多孩子有着游戏瘾似乎从出生就刻在孩子脑子里的,有些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抱着孩子玩手机打游戏,父母自己都做不好,又该如何教好孩子呢。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做好以身作则很重要。
孩子易沉迷游戏,家长要适当给与惩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如果经常玩游戏,甚至还花钱去玩游戏,家长知道后要适当地给予惩罚。这种惩罚不一定是打骂,而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通过做家务、一段时间不能玩手机等方式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