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言论
在今年9月初,大众车企表示,正在考虑关闭在德国的汽车工厂,这个消息让人们震惊不已,这主要是因为大众是德国的本土企业,却打算关闭在“老家”的工厂,确实是一个大新闻了。
而大众关闭在德工厂,还是在不断加大在中国投资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今年4月份,大众集团又一步加大了投资,显然是准备让产业链进一步迁移至中国进行生产销售。
然而根据相关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印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印度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主张在中国的德企,能将产业链向印度进行转移。
谈到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无非就是贫穷和混乱,但不得不说,作为如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这个人口大国也在不断崛起。
有着大量的人口,再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印度也成为被其他国家拉拢的对象,这也让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不过谈论到印度本身,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着很好的投资潜力的,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并不缺劳动力,并且在薪资普遍不高的印度,雇佣这些劳动力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开销,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印度的市场还没有饱和,很多企业都没有进入印度市场,先一步进入,那无疑是可以先一步抢占市场的。
不过既然印度市场潜力这么大,其他的企业难道看不出来吗,为什么始终没有进入印度市场呢,这就要从印度的环境来说道说道了。
上面提到的那些,确实是印度的优势,劳动力多且廉价,市场广阔,但问题就在于,印度无法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印度有着大量的劳动力,也确实很便宜,但问题就在于,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堪忧,怠工是常有的事情,这一点富士康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每年都有着大量的订单,在印度给出的福利待遇下,富士康选择了产业链转移,开始在印度也加大投资建厂。
然而在印度的订单却不太顺利,因为工人态度消极,生产速度跟不上,质量也经常不达标需要打回去返工,这就导致效率低下,无法及时交付订单。
工人们产量速度跟不上就算了,在今年夏季,印度屡次突破最高温度,不少人甚至都被热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用电量激增,经常发生停电事件,而富士康等大工厂,就被印度要求减少用电量,产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生产计划跟不上,不能及时完成订单的话,企业的信誉,与苹果的合作同样会受到影响,而富士康吃了暗亏,再次加大了在河南的投资。
而在印度受挫的,远远不止是富士康这一个企业,小米手机在印度辛辛苦苦经营多年,到最后印度的一张罚款,直接让这么多年的收益都搭进去了。
VIVO在印度有了规模,印度则想直接将VIVO给收购,直接变成“本土企业”,不过这次印度“割韭菜”没有成功,VIVO顺利转走了资金,没有让印度占到便宜。
但VIVO这样顺利给印度“反上一课”的毕竟是个例,更多的是被印度成功“割韭菜”的企业。
因此在前往印度投资之前,这些企业都必须先掂量掂量,到时候能不能安全从印度“撤退出去”, 赚的钱能不能带走。
朔尔茨主张让德国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前往“充满机遇”的印度,但这些企业也不是看不透,机遇大,风险更大。
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业超级大国了,劳动力同样充足,并且有着非常完善的产业链,生产销售都可以一条线完成,这是一个稳定,风险极低的选择。
德国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办事严谨,而投资是有风险的,在加上印度建厂风险本身就更大,他们也不会因为朔尔茨的一句话,就直接放弃稳定的产业链,去选择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4-10-26,《主谈人才引进,朔尔茨率团访印,双方将开展第7轮德印政府磋商》
环球网,2024-10-29,《“历史性的时刻”大众汽车拟关闭至少三座德国工厂,裁员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