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六姊妹》这部剧,大家都在说邬君梅演技很好但是不太适合演妈妈这个角色,因为她的气质太高级了,跟普通家庭妈妈的形象差距有点大,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邬君梅在这部剧里面演的妈妈刘美心,她的表演技巧确实没得说,但是就是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因为她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实在是太明显了。
在那个年代的普通家庭里面,一个妈妈怎么可能会有这么高贵的气质,所以她跟孩子们互动的时候总是显得特别生硬,就像是一个贵妇在强行扮演家庭主妇一样。
这种违和感主要体现在她的一举一动上面,比如她做家务的时候那个姿态,还有跟孩子说话时候的表情,都让人觉得不太自然,感觉不到那种市井妇女应该有的烟火气。
很多观众都说她的表演缺少了一种真实感,虽然动作到位了,台词也说得很标准,但就是让人感觉不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母爱。
要说到演妈妈这个角色,刘琳在《父辈的荣耀》里面的表现就特别打动人,她那种憨厚的长相和亲和力特别适合演这种角色。
她演的那个妈妈特别真实,尤其是为了孩子操心的那些细节,比如去借钱的时候那个着急的样子,还有偷偷抹眼泪的表情,都特别让人心疼。
刘琳的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细腻,她能够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小动作就把角色的情感传递出来,让观众感同身受。
她的表演方式跟邬君梅完全不一样,她更注重角色的生活气息,而不是表演技巧的展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她演的妈妈更容易打动人的原因。
闫妮在《小巷人家》里面演的妈妈也特别有生活气息,她那种略微发福的身材和接地气的表演风格,特别符合普通家庭主妇的形象。
她的表演特点是既能把握住角色的生活质感,又能在情感表达上做到恰到好处,不会显得太过做作或者太过平淡。
闫妮的形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邻居家的大姐,特别亲切自然,这种市井气质在演普通家庭妇女的时候特别有说服力。
她的表演风格很多样化,不管是搞笑还是正剧都能驾驭得很好,这种表演的包容性也是她的一大优势。
其实导演选择邬君梅来演这个角色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能在他的理解中,这个妈妈就应该是这样的形象。
但是观众的接受度显然跟导演的预期有些差距,这就涉及到了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契合度问题,这个可能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角色能不能打动人,除了演技之外,演员本身的气质和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两者如果能够完美结合,那就容易产生共鸣。
所以说,如果让刘琳或者闫妮来演《六姊妹》里面的妈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效果,但这种假设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了。
观众对于妈妈这个角色其实是有固定印象的,他们更容易接受那种看起来比较亲切自然的形象。
这可能跟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因为大多数人的妈妈都是普普通通的样子,所以看到太过优雅的妈妈反而会觉得不真实。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固定印象也可能会限制创作的空间,因为生活中的妈妈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类型的。
所以说,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气质相符就来判断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