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张辽都是一个武将的形象,再加上在小说当中张辽那些不俗的战绩,更是让张辽位居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前列。
但是,当虫子天下仔细琢磨关于张辽的一些举动之后,尤其是他在归顺曹操之后的一些表现来看,就让虫子天下忽然觉得张辽一定是个“文化人”,而不是纯粹的勇猛武将。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本来,张辽是吕布的手下,在吕布不敌曹操之后,张辽也被曹操捉住,并在杀死吕布之后想要杀死张辽。
此时的张辽,原本是视死如归的,但是在关羽和刘备的求情之下,一下子就那么直截了当的投降了曹操,让不少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这正是张辽把自己的投降分寸拿捏的很到位的表现。
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投降曹操,必定会被曹操看不起,而在关羽和刘备的双重人情之下,再加上之前自己宁死不屈的表现,完全可以给曹操留下一个绝好的印象,如果此时再不投降,就真的只剩死路一条了。
而更加让张辽显示出对各种分寸拿捏的很到位的具体表现,则是体现在张辽招降关羽的故事当中。
话说,在刘备和张飞被曹操打散之后,驻扎在小沛的关羽被曹操大军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曹操有心招降关羽,却又担心关羽不会真的归降自己,继而想要杀死关羽。
就在这个时候,曾经被关羽救过的张辽就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可以劝说关羽。无形当中,既给曹操找了一个台阶,也给关羽留下一线生机,更是给张辽自己带来一个绝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当关羽表示自己可以投降曹操,但是一旦知道刘备行踪必定要去追随之时,曹操不高兴了。面对曹操即将下令杀死关羽之时,又是张辽及时偷换概念,不仅成功挽救了关羽的性命,也替曹操挽回了颜面。
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
如此种种,在小说当中比比皆是。
从这些故事咱们不难看出,在小说当中的张辽,虽然本身就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是在身为武将的同时,对出现在张辽面前的各种人际关系、出现的各种分寸都拿捏的很到位。
正是张辽的这种拿捏很到位的做法,不仅获得了关羽的信任,也获得了曹操的信任。所以,张辽在小说当中几乎是处处都是好人缘,处处都体现出难得一见的儒将风范!
这样的张辽,岂能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你们觉得,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评论!
下期预告:关羽降汉不降曹,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因为这根本就不可能出自关羽之口!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