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帝国的兴衰史:北大天才的一念之差,万亿金融帝国一夜崩塌

悬疑故事会 2024-09-27 11:14:43

2017年1月27日凌晨一点,香港四季酒店。

套房大门被突兀打开,几名神情严肃的便衣警察进入室内,见到了一名戴着眼镜的微胖男子。

“肖建华,跟我们走一趟吧。”

肖建华叹了口气,拦住了保镖下意识的攻击动作,神色自若地戴上手铐,跟随便衣警察离开房间。

几天之后,关于肖建华被逮捕的新闻席卷香港街头,数万股民煎熬关注,业内无数金融人士为之心惊胆战。

只因““明天系””这座传奇的商业巨兽,似乎有了大厦将倾、土崩瓦解的征兆。

1、

或许现在的人不了解,7年前的“明天系”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金融市场,有一个概念叫全牌照,即一个公司如果能拿下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租赁、理财和消金九大金融牌照,就能组成一个自我循环的资本市场。

在当时,有金融全牌照的三家集团,分别是中信、光大、平安。

这三家的成立时间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背景若不是央企,也必定受国家监管。

可想而知,“明天系”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仅仅靠十几年时间,就能迅速成长扩大为一家拿下金融全牌照的庞大资本帝国,并积累了近3万亿的惊人资产,是何等的神迹!

然而,与之近乎凶狠的敛财姿态相比,“明天系”的创始人、运作手段、涉及企业,都因为各种因素讳莫如深。

这一切的答案,只能从肖建华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创始人身上寻找答案。

1972年1月13日,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夏辉村,肖富银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婴,排行老三。

肖富银为他取名,肖建华。

肖建华上面还有两位姐姐(肖爱华、肖忠华)、一位哥哥(肖新华)。得益于父亲中学老师的身份,肖建华的童年生活过得相当快乐,学途更是一帆风顺。

肖建华在学习上展露了惊人的天赋,在小学时便连番跳级,1986年时便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

那一年,肖建华才14岁。

肖建华的早慧不仅体现在智商,还在情商。进入北大后,肖建华展现出他长袖善舞、深谙人心的一面,他很快竞争成为了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为自己积攒下深厚的人脉资源。

1990年,18岁的肖建华获得学士学位,任职于北大党委学生工作部。

然而,区区一个在校职工的身份并不能装下他的野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阵痛时期,也是遍地黄金的野蛮竞争时期。

市场对于新生事物的鼓励,不仅带入了鲜活的资金和无数机会,也让许多投机取巧之辈借此机会大攫横财。

比如肖建华。

他明白,天才之路上绝非单打独斗。

于是这一时期,他结识到了自己的一生伴侣——周虹文。

2、

周虹文和肖建华既是爱人,也是战友。

周虹文是内蒙古人,比肖建华大三岁,却是小他一届的学妹。考入北大信息管理系后,周虹文在学校中结识了肖建华,并与之相恋。

坊间传说,周虹文一家在内蒙古颇有权势,加之肖建华善于交际的性格,跟她的家族网络联络得如鱼得水,并结识到几位当地干部。

在此背景下,肖建华创业的心情如火如荼。

1993年,21岁的肖建华向北大提出,想开一家经营高科技产品的公司。

经批准通过,北京北大明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公司有了,却是个空壳公司,没有客源和货源。

肖建华深知自己最好用的头衔,就是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他发动优势,搜罗了一大帮清北学生,帮自己到各大企业现场销售电脑。

因为他之前曾负责过一个北大的生物城筹备项目,与中关村很多商户都有联系,只要有订单,便立即联系商户发货。北大学子的身份天然有背书效果,为肖建华的经商之路去除了不少障碍。

这一年仅仅靠着卖电脑,肖建华就赚了数千万元!

在那个万元户都罕见的时代,肖建华的“第一桶金”已经足够他后半辈子吃香喝辣。

诚然,肖建华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金融奇才,可惜他所信奉的理念过于贪婪。

之后的几年里,肖建华相继创办了多家公司,涉及科贸、多媒体,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均是肖建华夫妇的亲戚。

但这些公司没有实业支撑,说来说去都是空壳公司。

在此基础上,肖建华开始向上市公司伸出魔爪。他利用“参股控制、合作项目、腾挪资金”等系列操作,从而将上市公司的资产渐渐占为己有。

从90年代末期,肖建华先后参股、控制了华资实业、明天科技、宝商集团、爱使股份、西水股份 、ST冰熊等6家上市公司,腾挪资金高达5亿元。食髓知味后,肖建华越发大胆,一度控股和参股了二十几家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旗下的关联公司更是多达近百家,资产上千亿。

3、

这“无本万利”的买卖令肖建华尝到了甜头。但背后需要付出代价的人群,却是亿万不知情的银行储户们……

1999年明天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肖建华的商业帝国初现雏形。

2017年肖建华被捕,“明天系”轰然倒地,一败涂地。

从1999年到2017年,“明天系”的这十七年的发展历程来看。

2007年。应该是其发展的分水岭。

2007年之前,“明天系”主要通过参股、投资、合作(控制)上市公司,获得资金支持,主打钻政策空子投机获利。

但2007年太平洋证券的上市,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明天系”开始转型为实业+金融的结合体,并在2014年年底拿到了金融全牌照。

众所周知,能够拿到全牌照的企业,凤毛麟角,是实力的绝对彰显。

离谱的是,“明天系”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仅仅14年便拿下了全牌照。

借助全牌照的优势,“明天系”底下的众多子公司之间可以进行关联交易,譬如银行贷款、信托募资、保险保费、相互质押、彼此关联等等。

这也为“明天系”利用空壳公司套取银行巨额现金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

谁能想到。“明天系”作为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在资金运作上,竟然主要是通过控制空壳公司为主要手段。

坊间传闻,每一个新员工入职“明天系”公司后,上司都会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一家新公司,用作公司的经营。

据““明天系””知情人自曝:“成为这些壳公司的法人代表,根本无须你亲自签字,就连我们中层干部都说不清,明天系到底掌控着1000家还是2000家这样的壳公司。”

离谱吧?!

但这却是真实发生的。

4、

就是靠这种简易粗暴的公司注册流程,“明天系”手头得以掌控大量空壳公司。

就好像在网络世界,营销号因为发布极端内容常常被举报,需要成千上万个马甲小号秽土重生。

“明天系”管理层指派员工们注册的这些空壳公司,也是一样的作用。

这些空壳公司就像金融市场的白蚁,只要数量足够、目标明确,再底蕴深厚的大银行也能给蛀空。

比如,2005年到2019年这15年时间里,“明天系”就通过注册209家空壳公司,用347笔借款的方式,硬生生套走了包商银行信贷资金1560亿元的巨额现金,占据包商银行资产总规模的30%。这意味着473万储户的权益危在旦夕!

然而,残酷的真相总是不为人知。

大众能看到的,总是最外层的风光无两。

虽然肖建华的操作充满灰色气质,但在十年前的互联网,谁敢忽视“明天系”的存在,谁能不在这座大山头前驻足?

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明天系”已经控参股44家金融公司,涉足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租赁、期货等,总计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高达3万亿。

在当时的金融行业中,可谓神迹。

“明天系”也被时人尊称为“中国民营金融28大系族之首”。

作为金融市场中的神话,肖建华因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作风,也成了20时代初金融大鳄中最神秘的存在。

但有心人却发现,许多关于“明天系”企业的资料,在工商查询系统中都被屏蔽。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

5、

这操作说来也简单。

肖建华以一代枭雄的姿态迅速崛起,其背后离不开众多贵人的鼎力支持。

其中,就有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新起的身影。

众所周知,肖建华从内蒙古起家,是因为那是肖建华的妻子周虹文的老家,家族势力是天然的照拂,而周边监管层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2001年,张新起刚上任潍坊市市长之时,在上海接触到了“明天系”的核心管理层。一边要钱,一边要利,两边一拍即合,迅速搭上关系。

张新起回去之后不久,就把潍坊银行70%的股权转手给了“明天系”。

为了回报张新起,“明天系”将自己控股的潍坊大酒店交给张新起手下的“白手套”经营管理,并奉上4000万元现金作为贿资。

张新起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而“明天系”这样的操作也不止一次。

在张新起等官员的庇护下,“明天系”获得了来自“保护伞”的便利,通过控制媒体等手段,它仿佛一个隐形人,得以穿梭商业洪流之中,避开竞争对手锋芒。

除了通过控制媒体外,“明天系”公司内部也有非常严格的保密机制。

“明天系”的公司组成架构,跟一般公司的树状图很不一样。

据传,肖建华在规划“明天系”公司架构时,故意将其搭建为网状股权架构。

据知情人介绍:“集团各平台按照专注领域的不同进行细分,都是独立运营,专人负责,几乎每家平台下属都有三四十家公司。”

“明天系”及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即使在同一片区的下属公司,也绝不聚拢办公。虽然这样做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也达成了肖建华理想的“狡兔三窟”效果。

比如,当时在北京市,“明天系”旗下子公司有不少于六处办公地点。

但在外面人看来,这六家公司毫无干系。

毕竟,谁也想不到“明天系”这样大的一个集团,不仅不乐于聚拢子公司的力量,反而会故意撇清关系。

另外,除了隐藏这众多空壳公司,肖建华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份隐匿性。

0 阅读: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