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磁炮登舰,扬言全球首次海上实射测试!我军还是太低调了

清风漫语 2025-04-14 13:30:10

日本新型电磁炮测试成功并顺利上舰,挑动东亚地区军事平衡,我国安全又遭新威胁?

近些年来,电磁技术飞速发展,电磁炮这种科幻武器逐渐走进现实,在我国成功将电磁炮装舰之后,日本的电磁炮最近也传出重大消息,其最新研制的最新款电磁炮,已顺利安装到试验舰上并通过测试,随时都可以投入应用。和日本相比,中国的领先优势还有多少?

日本电磁炮已安装上舰

2025年4月9日,几张日本海军基地的照片在外网上流传,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日本海上自卫队飞鸟试验舰上,安装了一款新型轨道炮。

照片中显示,飞鸟舰甲板上一个棱角分明的一体化隐身炮塔,与此前日方公开测试的电磁炮外形相似度极高。

飞鸟舰一直是日本自卫队测试新装备的专用试验舰,自1992年起由住友重工负责建造,耗资约279亿日元,于1994年下水试航,1995年3月正式服役。

该舰长151米宽17.3米,满载排水量6200吨,采用燃气轮机作为驱动系统,最高航速27节,可搭载100名测试人员。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多款新装备,都曾通过飞鸟舰进行测试,2019年进行最上级护卫舰VDS+TASS声呐系统测试。

2022年底,参与新型A-SAM(后定型为23型舰空导弹)实弹测试,自2023年开始又参与电磁炮的海试工作。

201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启动电磁投射加速技术基础研究,这就是电磁炮的基础技术。最初日本主要选择小口径轨道炮,用于防空、反舰等方面。

最初,日本搞出了16毫米口径的电磁炮原型,炮管长2米,内径16毫米,可以将20克的炮弹,加速至每秒2700米。

2016年,16毫米电磁炮技术成熟之后,日本又开启40毫米电磁炮的研发工作,并大力提升电磁炮的加速技术,以获得更好的防空和反舰效果。

2016年至2022年间,日本的电磁炮研究工作取得巨大成果,炮弹最高可加速至6.5马赫,还顺利完成120次连续发射耐久性测试。

2023年5月,原型电磁炮被安装上舰,开始测试电磁炮与舰船的兼容性,获取相关测试数据,为电磁炮最终登舰做准备。

2023年10月,日本宣布完成“全球首次海上轨道炮实射测试”。当然,这个“首次”只是日本自己的说法,毕竟我国海洋山舰在之前已经搭载电磁炮出海测试。

在日本看来,只要中国没有官宣,就可以当作没有这回事,然后日本理所当然地拿下“首次海试”的荣誉。知小利而无大义,过于在乎面子工程也正是衰落的表现。

日本电磁炮的发展之路

日本投入6400万美元,研发出的40毫米电磁炮,2023年试射时达到每秒6.5马赫的速度,2025年试验时进一步提升到7.3马赫。

日本研发这款电磁炮的目标就是防空和反舰,虽然日本没有明确说明针对哪国,但很显然不敢针对“干爹”美国,那只能是针对我国。

日本的电磁炮研究,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开启研究到2015年完成16毫米原型机,基础理论和技术得以验证,日本突破电磁炮关键技术。

此后一直到2018年,40毫米电磁炮完成连续120次高频射击。最开始,日本电磁炮以铜和聚碳酸酯绝缘体为主要材料。

不过在高频率的射击状态下,纯铜导轨因为高温导致快速磨损,电枢金属模块也出现黏附现象,以铜为主的电磁炮无法满足需求。

后来日本多次改进,改用30%铜加70%钨,制成铜钨合金导轨,这才暂时解决了导轨高温变形问题,实现了120次连续射击的目标。

2023年,40毫米电磁炮上舰测试,经过一系列改造后突破舰载电力适配问题,这款长6米总重8吨的电磁炮,最终顺利完成海试。

日本电磁炮的炮弹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离式炮弹,一种是一体式炮弹,针对不同的目标可选择不同的弹种。炮口动能5兆焦,实现6.5马赫的初速。

日本防卫省披露消息称,目前技术人员正在测试20兆焦的电容系统,可以使电磁炮炮弹动能提升4倍,射程预计突破200千米。

另有消息称,日本提出了电磁炮发展的宏伟计划,力求在未来5年内将充电装置体积缩小50%,10年内减少90%,让电磁炮可以安装到更多军舰上。

到2027年,实现小孔径舰载电磁炮反舰应用的原型准备,2028年前推出适用于舰艇甚至车辆部署的中口径防空版本,远程高速拦截来袭的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

中国电磁炮进展,中日谁更强?

作为一个岛国,狭小的国土的面积和拥挤的生存空间,造就了日本人小里小气的民族性格,无论哪方面,都无法和中国的大气恢宏相比。

和日本的16毫米、40毫米口径不同,我国电磁炮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着更高的定位,这就要求我们的电磁炮比日本的要更强大。

2011年,我国就内蒙古建立了电磁发射试验场,2018年通过072型登陆舰完成舰载测试。我国几乎没对电磁炮发布过相关消息,但从外媒的报道中可见一斑。

根据网络上公开的图片,我国电磁炮的口径可能在60-100毫米之间,炮弹重量达数公斤级, 以适应远程对陆攻击和反舰需求。

相对而言,日本的电磁炮发射炮弹重量小,追求更高的发射速度,更倾向于防御性能,毕竟在国际法规定中,日本不能拥有军队,更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虽然现在日本有美国撑腰,已经不太遵守这些国际法。

我国的电磁炮,显然更侧重进攻,强调更强的毁伤能力,这也是我们电磁炮炮弹更重的原因所在。当然,炮弹更重就要求电磁炮的发射功率更高,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更严格。

电磁炮作为现在最尖端的常规武器之一,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目标。在全球竞赛中,美国曾以33兆焦的纪录保持领先。

但也是因为如此高的功率,导致美国电磁炮试射情况无法让人满意,最终在2021年暂时放弃电磁炮研发,转向高超音速武器。

在高超音速领域,美国已经落后中国太多,就连俄罗斯都已经拿出锆石、匕首等多种型号,美国却毫无建树,只能奋力追赶。

目前,中日两国是全球电磁炮领域的领跑者,两国发展各有侧重。对我国而言,电磁炮用于实战依然存在诸多挑战。

日本电磁炮采用无制导炮弹,打击50公里外的目标,误差大约在10米,想要有效打击只能依靠密集火力。我国显然想走制导化的路子,这就需要攻克制导技术与电磁技术的兼容性。

美国电磁炮的无奈下马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美国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世界军事技术的领跑者,最尖端的技术都是美国搞出来的。

但近些年来,随着美国找不到对手有点飘,再加上制造业空心化,美国的军事技术也从领跑变成了跟跑。

先不说中国的六代机已经试飞,而且一下就出现两款,美国的六代机还停留在PPT里,连定型都没能做到。

就算在电磁炮领域,美国也已经大幅落后,还真是美国提出设想,我国负责实现。电磁炮最初的概念,就是美国搞出来的。

然而由于现在美国制造业有点拉胯,很多材料根本不达标,虽然实现了高功率的电磁炮(33兆焦),但奈何属于“一次性”武器。

材料不过关,美国电磁炮发射几次之后就接近报废,别说达不到实战要求,就连试验都很难完成,这也导致美国最终不得不放弃电磁炮。

刚开始,美国的目标很宏伟,要求电磁炮先达到32兆焦以上,后期提升至64兆焦,炮弹初速每秒2500米,射程370公里,导轨寿命达到千发以上。

结果最后发现目标定得太高,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但降低标准后的电磁炮,对美国而言根本毫无用处,毕竟美国想用这个来抵挡高超音速导弹。

因为“一系列无法克服的问题”,美国电磁炮项目不得不下马,转头去搞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一步赶不上步步追不上,电磁炮和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美国已经落后太多。

电磁炮这一赛道,目前只剩下中日两个选手,日本依托精密制造优势,选择了“小而精”的技术路线,我国靠着强大的制造业,制定了“大而强”的发展思路。

两者孰优孰劣,暂时还无法下定论,但我国在这场竞争中已经占得先机,就这样按部就班发展下去,未来可期!

0 阅读:53

清风漫语

简介:让清风携着我的话语,吹散生活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