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约好将反抗拜登,欧洲要和中国做生意,或针对性贸易反击美国

倔强的红豆 2022-10-28 12:39:10

德国总理舒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在巴黎吃了一顿长达3个半小时的午饭,这顿饭的场面只能用尴尬来形容,舒尔茨和马克龙探讨了能源、疫情、对华政策等等问题,但是都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在一件事情上,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欧洲国家的钱袋子,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的市场保护政策。德法统一认为,对待拜登应该先礼后兵,如果拜登政府固执己见,德法将推动欧盟发起贸易反击行为。

此次欧洲多个媒体报道中,都提到了一个相当罕见的词汇,“strike back”,反击。这足以看出欧洲方面对拜登《通胀削减法案》的怨气,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

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长达700多页,涉及税收、医改、气候等多个问题,执行周期长达10年,总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想要一次性讲清楚不现实。

我们今天就针对电动车部分进行分析,了解一下拜登政府要如何在美国本土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对欧洲国家有什么影响,欧洲又有多少筹码进行反击,以及这其中和中国又有什么关系?

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为电动车开出了相当大的优惠,每辆一手电动车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补贴,二手电动车享受4000美元的补贴。但是优惠补贴有两个大前提,电动车必须在美国本土工厂进行组装,电动车的电池原料矿物必须来自北美自贸区,也就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这3个国家。

这就把所有在非北美地区生产汽车的车企都排除在外,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英国的车企,自然也包括德国大众、宝马、戴姆勒集团,法国斯特兰蒂斯(标致、雪铁龙部分)、雷诺等等。

这些车企如果没有办法享受到优惠政策,将没有任何性价比优势,哪怕是从长计议,去美国本土建厂,也会错过当下关键发育期。

之所全球各大国都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因为汽车工业本身就是一个辐射性超强的产业,汽车工业是供应链最复杂,管理水平最高的产业,带动机械、冶金、电子、人工智能等各个行业。电动车还是各大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疫情当下刺激经济的重要发力点。所以欧洲必须要发展电动车产业,美国当下开出如此激进的本土保护政策,是欧洲国家难以接受的。

当下的情况是,美国当下面临的通胀压力巨大,拜登政府的支持率已经跌破40%。欧洲方面想要拜登政府接受新的条件,欧盟也必将牺牲巨大的利益。想要通过博同情的方式,让白宫开出豁免政策或者削减保护政策,基本不可能。

欧盟最有可能会发起两种行动,对等反击或者是针对性反击。对等报复即是在欧洲本土实施同样的保护主义政策,电动车必须在欧洲本土生产,电池原料矿物或者选择其他的关键原料,对其产地进行限制。

结果就是把美国法案有模有样学一遍,同样会限制欧洲以外的国家,但是欧洲不能忽略一个问题,这样的保护政策同样会限制到自家车企,这个部分就和中国高度相关。

欧洲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大转移,大量的企业已经离开欧洲,选择到中国建厂。这其中有提供上游化工原料的巴斯夫化学,也有大众、宝马等车企。原因就是看上了中国电动车产业集群的优势,中国已经打通了从原料加工、零部件生产到汽车整装的全部链条,加上强大的物流系统和庞大的中国市场。

无论组装厂是否在欧洲本土,欧洲车企都难以摆脱中国供应链。并且,这件事情有实际案例在先,马克龙在2017年刚上任的时候,就主张推动欧盟实施“购买欧洲货法案”,细节和《通胀削减法案》极其相似,要求汽车的本土化率超过50%,马克龙提出该想法后,遭到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强烈反对,认为这会严重伤害德系车企的利益,最终该法案也未能在欧洲议会通过。

所以欧洲更有可能会实施针对性贸易反击。也就是针对美国进口车,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关税,实行更严格的审查或者直接减少进口配额。

这样就可以减少政策对其他贸易伙伴国的刺激,降低政策带来的连带效应,让欧系车企能够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发展。

总的来说,欧洲当下必须要解决拜登政府的限制,而且代价可能不小,考虑到欧洲企业在中国和整个亚洲的布局越来越大,欧洲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美国进口车发起针对性反击。

0 阅读:74

倔强的红豆

简介:2.分享情感故事,专注感情解读,用文字温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