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不靠天佑,只靠奋斗崛起

闲人杂谈 2025-01-17 21:39:50
一、引言:中华崛起靠奋斗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熠熠生辉,常有人感慨这是 “天佑中华”。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靠的从来不是上天的眷顾,而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不懈奋斗与拼搏。从古老的华夏大地孕育出文明的火种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凭借着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壮丽的篇章。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领略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二、古代:先辈智慧与汗水,奠定民族根基(一)治水传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尧帝先后命令鲧和大禹父子治水。鲧采用 “堵” 的方法,耗时九年,治水失败。大禹汲取父亲的教训,毅然决定采用疏导之法。他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一众助手,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实地考察山川地形,足迹踏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在治水的漫长岁月里,大禹一心扑在治水大业上,为了治水,他曾多次路过家门却未曾踏入。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刚刚生下儿子启,婴儿的啼哭声传来,他虽满心牵挂,却深知治水重任在肩,咬咬牙,转身离去,继续投入到治水工作中。就这样,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程中。

大禹带领民众,逢山开山,遇洼筑堤,通过开凿沟渠、疏通河道,让滔滔洪水沿着河道奔腾入海,成功地将洪水引入大海,平息了水患,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一次伟大胜利,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精神的生动体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长城巍峨:抵御外敌的血肉长城

长城,这座屹立于中国北方大地的巍峨巨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的修筑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各国纷争不断,为了抵御他国入侵,燕、赵、秦等诸侯国纷纷在边境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史称 “万里长城”。此后,历经汉、隋、明等多个朝代的修筑与加固,长城逐渐成为一道坚固无比的防线。

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无数的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荒无人烟的边境地区,在崇山峻岭间艰难地搬运砖石、夯筑城墙。修建长城的环境极其恶劣,夏日,他们要忍受烈日的炙烤,在滚烫的石面上劳作;冬日,寒风刺骨,手脚被冻得麻木,却依然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由于工程艰巨,许多人因劳累过度、饥饿、疾病等原因倒在了长城脚下,他们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然而,即便面临如此艰难的条件,先辈们也从未放弃,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和民夫,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这道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长城因地制宜,采用了多种建筑材料和工艺。在山地,利用天然的岩石峭壁,稍加修整后作为城墙的一部分;在平原地区,则用夯土或砖石筑成高大厚实的城墙。长城上还设置了烽火台、关隘、城堡等防御设施,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一旦发现敌情,士兵便会点燃烽火,白天放烟,夜晚举火,依次传递,让后方能够迅速得知敌人的动向。关隘则是长城的重要据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驻扎着大量的军队,负责抵御外敌的入侵。城堡则为士兵和百姓提供了居住和储存物资的场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三、近代:救亡图存路,浴血奋战魂(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19 世纪 60 年代,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丧失,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与此同时,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挺身而出,发起了一场旨在 “自强”“求富” 的洋务运动 。

洋务派深知,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要想抵御外敌入侵,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是,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1861 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企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等武器,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 “安庆” 号 。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规模宏大,设备先进,不仅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还能生产轮船、机器等,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军事工业,洋务派还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以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1872 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1890 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钢铁企业,为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了培养适应近代化需求的人才,洋务派还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这些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此外,洋务派还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让他们亲身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军事方面,洋务派积极筹建新式海军,从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舰队的实力最为强大 。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它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让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它所展现出的民族自救意识,激励着后来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二)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吞并中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地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

淞沪会战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第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三营在宝山县城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领的 “八百壮士” 坚守四行仓库,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浴血奋战四昼夜,他们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中国军队毙伤日军 4 万多人,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企图,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文教人员向后方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坚定决心 。

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0 年 8 月至 12 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此次战役参战部队达到 105 个团,约 20 余万人。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重点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在历时三个半月的战斗中,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 1824 次,毙伤日伪军 2.5 万余人,俘虏日军 281 人、伪军 1.8 万余人,破坏铁路 470 余公里、公路 1500 余公里,沉重打击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顽强拼搏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

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全国各界民众也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战。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物资,农民踊跃交粮支前,学生组织宣传队、募捐队,为抗战贡献力量。海外华侨纷纷捐款捐物,甚至回国参战,他们的爱国行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不屈、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 。

四、现代:独立自主谋发展,改革开放谱新篇(一)新中国建设:白手起家的工业奇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几乎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然而,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建设征程。

1953 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一五” 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开展了 156 项重点工程建设,这些项目涵盖了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重要一步;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成为我国机床工业的摇篮,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关键设备 。

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建设者们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他们不畏艰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扎根,风餐露宿,日夜奋战。为了建设鞍钢,无数工人远离家乡,来到条件艰苦的鞍山,在高温的车间里,他们挥汗如雨,为了早日生产出合格的钢材,常常加班加点。在长春一汽的建设中,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克服了技术难题和设备短缺等困难,从无到有,成功打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我国在短短几年内,建立起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技创新:从追赶到超越的逆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逆袭。以高铁、5G 技术、航天事业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中国高铁,这个被誉为中国 “新四大发明” 之一的伟大成就,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2004 年,中国尚无一寸高铁,然而,仅仅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高铁便实现了飞速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掌握了高铁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如今,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世界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商业运营时速达 350 公里,位居世界最高。“复兴号” 动车组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高铁实现了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跨越。它不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还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时速 350 公里自动驾驶。中国高铁以其高速、便捷、安全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中国高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国家的青睐,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的典范,为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5G 技术的发展,让中国在通信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在 5G 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截至 2024 年 4 月末,中国建成 5G 基站 374.8 万个,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8.89 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 5G 网络 。中国移动主导 5G 标准项目 200 余项,位居全球运营商首位。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它的应用将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工业领域,5G 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5G 技术助力远程医疗的发展,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在交通领域,5G 技术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实现了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和流畅性。

中国航天事业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从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到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奇迹。2003 年,“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此后,“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 等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2020 年,“嫦娥五号” 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 “绕、落、回” 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2021 年,“天问一号” 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当代:新时代奋斗,铸就民族复兴梦(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贫穷,曾是困扰中国数千年的难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 “拦路虎” 。据相关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贫困发生率高达 97.5%,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为了实现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的庄严承诺,数百万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需求,精准施策,制定出个性化的脱贫方案。在大山深处,驻村第一书记们为了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四处奔波,寻找销路。他们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带领村民们开垦荒地,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家禽家畜。为了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他们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商扶贫,将大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感人的故事在各地上演。黄文秀,这位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深入群众,了解村民的需求,积极推动村里的产业发展。她帮助村民发展杉木、砂糖橘等特色产业,为村民们拓宽了增收渠道。在一次暴雨中,黄文秀心系村里的灾情,不顾个人安危,连夜开车返回村里,不幸遭遇山洪,献出了年仅 30 岁的宝贵生命。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 2020 年底,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伟大成就,不仅让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二)抗疫斗争:众志成城,守护生命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再次展现出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疫情爆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与病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双腿日渐萎缩,却依然坚守岗位,奋战在抗疫最前沿。他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日夜忙碌在病房,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了众多患者。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像张定宇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成为了最美的 “逆行者”。

除了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社区工作者们日夜奋战,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宣传防疫知识,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菜送药,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累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一碗泡面。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疫防线。

广大志愿者们也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中,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学生、工人、企业家等。他们有的参与社区卡点值守,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有的帮助搬运防疫物资,保障物资的及时供应;有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在武汉的街头,一群 “快递小哥” 成为了城市的 “摆渡人”。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医护人员和居民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让人们感受到了疫情之下的人间真情。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它再次证明,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六、传承奋斗精神,续写辉煌篇章

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大禹治水的坚毅不拔,到长城修筑的众志成城;从近代救亡图存的浴血奋战,到现代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再到当代脱贫攻坚与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依靠自身努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充分证明,中华的崛起绝非 “天佑”,而是全体中华儿女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丰碑。

奋斗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应传承和发扬这一伟大精神。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必将在未来的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