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秋分一日晴”,9月22日秋分,晴天有何预兆?农谚咋说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2024-09-20 02:51:29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的9月22 - 24日交节,今年9月22日迎来秋分。在民间有“最怕秋分一日晴”的说法,那么如果秋分这一天是晴天,到底有何预兆呢?这背后的农谚又有着怎样的智慧解读呢?

一、“最怕秋分一日晴”的预兆”

1. 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对于秋粮作物来说,秋分时节应该是天气逐渐转凉、雨水增多的时期。如果秋分当日晴天,可能预示着后续天气干旱少雨。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即将播种或者已经播种,如果秋分晴热,土壤墒情得不到补充,会影响小麦的发芽和苗期生长。干燥的土壤不利于种子扎根,麦苗可能会生长瘦弱,抗逆性差,难以抵御后续可能到来的寒潮等灾害天气。

- 在南方,晚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或者灌浆期。这个时候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谷粒饱满。秋分晴天可能导致稻田缺水,出现“高温逼熟”的现象,就是说温度过高使得稻谷过早成熟,但是灌浆不充分,最终导致空瘪粒增多,产量降低。

2. 对冬季气候的预示

- 从长期的气候观测经验来看,秋分晴天往往与冬季的气候状况存在关联。如果秋分日晴,可能预示着暖冬的到来。这是因为秋分节气的天气状况可能是整个秋冬季节大气环流的一种早期表现。晴天多说明此时冷空气势力较弱,未能形成有效的降雨天气。这种大气环流态势可能会持续到冬季,导致冬季气温偏高,降雪量偏少。暖冬对于一些农作物来说并非好事,例如冬小麦在冬季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春化过程,如果冬季温度过高,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来年产量下降。

3. 对病虫害的影响

- 秋分晴天可能会使得病虫害滋生和蔓延。正常情况下,秋雨能够降低田间的温度和湿度,抑制病虫害的繁殖。但秋分晴天会使田间环境保持相对高温和干燥,一些害虫如蝗虫、蚜虫等可能会大量繁殖。而且干燥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像小麦锈病、稻瘟病等病菌可能会随着气流在田间扩散,从而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安全。

二、相关农谚解读

1. “秋分天晴必久旱”

- 这句农谚直白地说出了秋分晴天与干旱之间的关系。从气象学原理来看,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暖湿气流开始减弱,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如果秋分这一天是晴天,说明此时冷暖空气交汇不明显,没有形成降雨条件。而且这种天气状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导致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在过去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灌溉条件有限,干旱对于农作物来说是致命的威胁,所以农民们非常担心秋分天晴。

2.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 这是一种比较夸张但又充满警示意味的说法。它强调了秋分晴天对农作物生长的严重影响。“万物”在这里主要指农作物。秋分时节,农作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晴天所带来的干旱、高温等不利因素,会破坏农作物生长的平衡。比如蔬菜类作物,可能会因为缺水而叶片枯黄,生长停滞;果树可能会因为水分不足而果实发育不良,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3. “秋分有雨来年丰,秋分晴来必春旱”

- 此农谚从秋分的天气状况预测来年春季的情况。秋分下雨,意味着土壤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补充,有利于秋冬作物的生长。同时,土壤中储存的水分经过冬季的涵养,可以为来年春季的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墒情。相反,如果秋分晴,可能导致秋冬土壤缺水,到了春季,由于前期水分储备不足,加上春季本身降水量分布不均,就容易出现春旱现象。春旱会影响春播作物的播种和苗期生长,如玉米、大豆等春季播种的作物可能会因为缺水而发芽困难或者幼苗发育不良。

虽然这些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总结,但现代气象科学已经有了更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方法。不过,这些农谚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参考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农业生产的敬畏之心。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农谚智慧,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在即将到来的9月22日秋分,如果是晴天,农民朋友们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土壤墒情、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及时采取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以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些农谚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农耕文化与自然气候之间的紧密联系。

0 阅读:0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