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P-8I反潜机飞抵演习目的地
近日由美国主导,加、印、日、韩四国参加的“海龙23”反潜联合演习在日本近海一处被称作“日本S海域”展开。作为一项以竞赛形式展开的反潜演习,各参与方都拿出了实力装备,出动了P-8A、P-8I、P-1、CP-140以及P-3C至少五种型号的反潜机,在中国家门口搞如此大阵仗反潜,而且还集齐了中国周边多个有实力的盟友,意义着实不一般。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传统军演,美方对于“海龙”反潜演习的细节一直讳莫如深,甚至连具体时间与演习地点都不会对外放出准确信息,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该演习的特殊性,然而这些表现仍无法掩饰演习的根本目的——针对中国。
解放军水下力量令对手忌惮
对于解放军水下力量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基本保持着一个不屑的态度,不屑于将解放军水下力量当做威胁,特别是早期的“汉”级核潜艇巨大的噪音水平更是被西方调侃只要从青岛离港,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够被监听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早期的中国核潜艇只解决了我们从无到有,至于实战意义与当时的美俄两国相差甚远,这也导致在西方眼中并不什么大威胁。
▲解放军“基洛级”潜艇
核潜艇发展有限,彼时的我们在常规动力领域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早在1994年,中国自俄罗斯采购了两艘“基洛级”潜艇,随后在进行数次追加采购后,截止21世纪初,解放军已拥有不同型号的“基洛级”潜艇12艘,这算是解放军当时水下力量的绝对主力,相较1996年5月服役的我国第二代常规动力潜艇039型“宋级”潜艇,“基洛级”性能明显要高出一截,但无奈由于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解放军水下作战需要,因此只能加紧吸收“基洛级”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进039型。
不可否认,21世纪初的解放军水下力量确实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在西方眼中也确实很难称得上是威胁,但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发生了很大转变,首先就是在核潜艇领域,随着093型攻击核潜艇以及094战略核潜艇接连服役,解放军核潜艇终于不再是水下锣鼓,也终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黑鱼”,而对于039型常规潜艇的改进升级也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在加装了性能更先进的AIP系统后,无论是噪音水平还是水下续航能力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等级。
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加上近年来疯狂“下饺子”,数量层面也得到了补充,量和质的双提升让解放军不仅有能力掌控近海海域,也终于有能力突破美国设置的岛链封锁,前出太平洋。而这种跨越式变化,令西方不得不重新审视解放军的整体水下力量,也不得不将其视为现阶段“威胁”,因为在实力面前,西方终归是需要收敛起自己的狂妄。
▲2021年美对华抵近侦察曾创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军机至少对华进行了657次抵近侦察,这其中至少一半的侦察任务由反潜侦察机完成,至于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可能掌握解放军水下力量动态,但显然现在仅依靠美国一家已难以满足该企图,因此只能尽可能的拉上中国周边所有有实力的盟友共同围堵,打造水下包围圈。
水下力量意义非同寻常
从战略层面来看,解放军水下力量增强是对整个西方的震慑与威慑,而从战术层面而言,这种水下力量提升也具备极特殊意义。由于美国的介入以及不断操弄,整个亚太局势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特别是台海局势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在两岸关系变化的背景下,解放军也在为最坏情况做准备。
考虑到一旦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可能通过海上介入的可能,解放军必须在第一时间牢牢掌控所有关键水道,封锁美海上力量介入。不过碍于美方可能介入力量的增加,比如出动数个航母打击群,仅依靠单一水面或空中力量很难实现阻隔,而此时最有效也最具威慑的就是水下力量。
▲美航母打击群并非铁桶一个
这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潜艇应对作为打击群中枢的航母。2006年,解放军一艘改进型039常规动力潜艇曾在冲绳海域跟踪美海军“小鹰号”航母,抵近至攻击范围对方都未能有效发现,若在该距离发起打击,美航母结局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则是战略核潜艇对美本土威慑,近段时间美媒频繁曝出俄核潜艇抵近美近海,这背后俄方威慑意味浓厚,一旦本土都被纳入对方打击范围内,美方行动自然要有所收敛,反观,解放军核潜艇同样具备此类意义。而面对这种潜在威慑,美国拉拢盟友围堵不足为奇,但这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