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联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50卷第3期.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 王文, 李明. 《现代临床营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5. 《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第101卷第6期.

长期以来,“少吃盐,少吃盐”几乎成了健康生活的金科玉律,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盐似乎成了“洪水猛兽”。
但最近,有一种声音开始流传:“血压不高的人,吃点咸的反而可能对健康有益?”这是真的吗?医生真的这么说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少盐”到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人,还是说,我们误会盐太久了?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一个问题:你的血压到底算不算高?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正常血压应该低于120/80 mmHg,如果你的血压长期在140/90 mmHg以上,那就属于高血压范畴了。
如果你的血压介于这两个数值之间,那就属于“高正常”或“临界高血压”。

如果你的血压稳定在120/80 mmHg以下,适量摄入盐,问题不大。
但如果已经接近140/90 mmHg,还是得悠着点。
盐真的有那么可怕?其实,它是人体的“刚需”很多人一听“盐”,就和“高血压”“肾病”联系在一起,仿佛吃盐就是在给身体“埋雷”。
但事实上,盐(氯化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维持细胞渗透压、神经信号传递、维持体液平衡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盐吃太少,可能会带来这些问题:
· 低钠血症:表现为头晕、乏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心脏功能。
· 甲状腺问题:长期低盐饮食可能导致碘摄入不足,增加甲状腺疾病风险。
· 食欲下降:盐能刺激胃酸分泌,吃得太清淡,反而影响消化。
所以,盐并不是“坏人”,关键在于掌握好量。
控盐过度,可能反而增加健康风险?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严格控盐的人,反而更容易得高血压。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违背常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过度控盐可能带来这些风险:
· 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波动更大。
· 影响胰岛素代谢,增加糖尿病风险。
· 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上升。
这就像弹簧一样,盐吃得太多会拉紧血压,但吃得太少,身体会反向调整,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你可能会问:“既然盐不是绝对的坏东西,那我是不是可以放心吃咸菜、腌肉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盐的来源很重要,以下几种食物中的盐,最好少碰:
· 加工食品:火腿、腌肉、泡面、薯片,这些食物的“隐形盐”含量惊人,还可能含有大量防腐剂。
· 高盐调味品:酱油、味精、鸡精、豆瓣酱,这些都是盐的“隐藏大户”。
· 腌制食品:咸菜、咸蛋、腌鱼,含盐量爆表,吃多了容易损害肾脏。
那么,什么样的“咸”才健康?

· 选择天然食材中的钠,如海带、紫菜、贝类,它们含有天然的矿物质盐,比精制盐更健康。
· 适量用盐,但搭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能帮助平衡体内的钠钾比。
· 用“减钠盐”替代普通食盐,这种盐的钠含量较低,更适合血压偏高的人。
医生的建议:怎么吃盐,才能既健康又美味?作为医生,我的建议是:别被“少盐”两个字吓住,而是要“会吃盐”!
1.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极端控盐

如果你的血压正常,适量吃点咸味食物没问题,但要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克盐(大约一啤酒瓶盖的量)。
2. 学会用其他调味品“欺骗”味觉比如用柠檬汁、醋、香料代替部分食盐,既能提味,又不会摄入太多钠。
3. 吃外卖时,别忘了“去盐”外卖的盐通常超标,可以点餐时备注“少盐”或“酱汁另放”。
4. 关注食物标签,警惕“隐形盐”买食品时,看看“钠含量”,如果每100克食物中钠含量超过600mg,那它就是“高盐食物”了。
最后的结论:别怕盐,但也别放纵
总结一下:如果你的血压低于120/80 mmHg,适量吃点咸味食物,并不会对健康有太大影响,甚至可能有益。
但如果血压已经偏高,还是要注意限盐,尤其是减少加工食品、调味品中的“隐形盐”。
盐,就像人生中的很多东西,过犹不及,关键在于“适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对“吃盐”这件事有更科学的认知,而不是一味地“谈盐色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