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王诚汉、张贵荣两位将军,来到大雾和雪花交替的乃堆拉…

雪域情 2024-10-19 02:49:20



与将军同行

李义忠

第一节——第二十节(略)

二十一、将军前沿慰官兵、雪莲绽放乃堆拉

风霜雨雪乃堆拉,迷雾锁钥则里行;

云端哨所千里眼,乐居地堡戍边兵。

传奇将军王诚汉,13岁参加红军,15岁当班长,16岁当排长并入党,17岁当连长,19岁升为团长兼政委、旅长、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军长到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秘书讲:王诚汉身经百战,以勇猛顽强著称,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308次的“千仗将军”,而且是少有败绩,是只受过一次伤的福将。时间是1934年11月16日的七里岗之战,王诚汉在红25军任副连长。部队刚组建为北上抗日第2先遣队,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敌人以数十倍兵力围追堵截。26日下午1时多,王诚汉所在的先头团,进入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时,突然遭到国民党40军115旅猛烈袭击,全军陷入恶战。军政委吴焕先带头奋力拼杀,结果被敌人击中腿部,鲜血直流而倒下,敌人疯狂地围上来,王诚汉见状,带领一班长挥舞大刀冲杀过去,与敌人拼命厮杀砍死5个敌人,救出了吴政委。在大刀拼杀的肉搏中,王诚汉身上多处受伤,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受伤。军中三老虎之一的“王老虎”(大将徐海东、中将聂凤智、少将王诚汉),是在战争中一步一步靠战功成长起来的将军。张爱萍将军评价王诚汉:像他这种复杂多变的战斗经历,在全军将领中是不多见的。

王诚汉将军十分关注亚东这个重要的战略防御前沿,在住陆军第八医院时,就同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首长进行了军事形势交流。

亚东周边地理位置特殊,他要求边防部队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准备打仗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亚东前沿的哨所建设要提到首位,它们就是我们的眼睛,战争前沿的晴雨表。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第一时间就能知晓,要有预见性,掌握主动权关键时刻才好下决心。

亚东县最前沿的乃堆拉和则立拉哨所,是中锡(印占)的相峙边境线,海拔4500米,号称“风雪最大的地方”。全年有5、6个月被大雪封锁,大雾时间也有200来天,是名副其实的“云中哨所。”也是中国西南部的战略前哨,中锡(印)以铁丝网相隔,两军阵地近在咫尺,巡逻时就可能两军士兵碰面。则立拉和乃堆拉一样,除了冰雪就的迷雾笼罩,中印两军阵地相距170来米,最近只有30来米,基本上中印军人形影不离刀枪相见。俩哨所就像守护亚东边境的关公和秦琼。

清晨,军号撕碎了梦中的亚东美景,唤醒了沉睡中的兵城下司马镇,一二一、亚东河水和鸟鸣合奏了一首军营进行曲……

L参谋疾步走来,李军医,今天首长们要去边境视察、慰问一线的指战员,你准备好急救器材和药物。今天的军事行动绝对保密,那里是中印边境最前沿,两军阵地距离只隔一道铁丝网。武器要保持临战状态,不能暴露首长们的身份(不准称呼职务)。去边境一线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L参谋临时通知我,可见其保密工作如此重要和谨慎。我赶紧又清理了一次夹板、止血带、绷带等急救器材和药物。

边防团首长带领吉普车车队,载着工作组成员离开下司马镇,沿亚东河经春丕村向乃堆拉山口前进,溅起的尘土在晨雾中弥散,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狭窄的砂石路沿着山腰不断向山上延伸,吉普车车队一辆接一辆地发力攀登,把青葱的森林、亚东河谷抛在车后……

今天车内很静,车内王诚汉将军一直在观看研究地图,X秘书机警地观察四周,不时默默地记录着什么,车窗外也下起了弯脚小雨,森林中的鸟鸣伴随着冷风从车窗缝隙飞进来。

车队停在山腰处,亚东县城和下亚东乡一览无余,首长指点比画和低声地交流他们之间的军事秘密……。雨雾中远处的噶举寺时隐时现,静静地耸立在山嘴处,把那金煌辉碧隐藏在大雾中。

“乃堆拉山口”是军事禁区,部队在山中设置有边境检查哨卡,凡是到此的人员和车辆都必须接受检查,一律不准通行。执行特殊任务者,必须持有边防第L团司令部的“特别通行证”才能允许上山。团首长按照规定,出示司令部出具的特别通行证,递给执勤守卡官兵核实。

车队绕着山腰继续向前爬,杜鹃林海映入眼帘,风雪扫荡后枯萎残留的杜鹃花,依然翘首,随山风摇曳迎接我们的到来。驾驶员说夏季的杜鹃枝繁叶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奇斗艳,一直开到秋季,如果置身于花海会让你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雾从山边冉冉飘来,雪花也来凑热闹,将吉普车车队隐没在山中。团首长把车队带入乃堆拉山口边防队驻地。

团、军分区首长陪同王成汉、张贵荣将军一边与官兵一一握手问好,一边说同志们坚守在风雪的边防线上,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保卫祖国人民的和平和安宁!我代表军区首长感谢你们!同志们辛苦了!

中印双方的边界线就是以乃堆拉山脊为中心,用铁丝网把中锡(印)分隔开来。我们在阵地上隔着铁丝网,近距离看到身着印军军服的锡金族官兵。乃堆拉哨所是我国边境上近距离武装对峙状况的哨所,也是我第一次隔铁丝网目睹印度军人。中印双方修筑的工事,坑道、战壕和明雕暗堡纵横交错,把一座乃堆拉山几乎掏空。就像电影里的剧情一样,刀枪相向一触即发。山下通往印军阵地的道路,用铁皮遮掩得严严实实的,铁皮下面有什么秘密……

乃堆拉这个“西南第一哨”,在1962年的中印反击战中,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乃堆拉山口上,为我军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1967年的中印边境之战,王成汉将军(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在回忆录中:1967年9月,印军悍然出动山地步兵第112旅、炮兵第17旅在中锡边界乃堆拉山口向我驻军发起进攻。西藏军区步兵第11S31T、308PT对印军进行了多次毁灭性打击,最后取得了乃堆拉还击战胜利。

云彩缭绕,雾笼罩着海拔4700多米山顶观察哨,这座在历次中印边境作战中,立下了大功的神秘哨所让人肃然起敬。观察哨的战友们每天轮流执勤观察、睡觉、下山背水、做饭,单调到无法形容,白天观察看印军活动,与风雪迷雾打交道,晚上连数星星的时间都没有,得抓紧时间休息,明天的执勤任务等着呢。

乃堆拉哨所每年被大雪封山半年,地堡门口“冬居水晶宫,夏住水帘洞”,就是指战员艰苦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长年累月居住在地堡中,大多数官兵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系统等高原疾病。

乃堆拉山口建有“中印国际邮件交换亭”,据说每周在约定的时间,中印双方的邮政人员在军人的护送下,风雨无阻定时在这个邮亭中交换邮件,这也是乃堆拉的特殊风景。

大雾和雪花交替在乃堆拉山上演,雪花纷纷扬扬雪白雪白,覆盖了哨所前沿阵地,大雾消失,乃堆拉山更显得洁白而神圣。大家都戴着墨镜防雪盲,我蓦然发现无名高地观察哨的峭壁上有朵雪莲,回头观望边界铁丝网处,哎呀!那儿也有雪莲花,风雪后雪莲尽情享受透过云层的霞光亲吻,绽放它的娇媚,我真想奔过去采摘它,不能!那是个敏感的地方,L参谋双手比划阻止。

据说雪莲大多开在海拔高的悬崖峭壁上,今天算是第一次如愿以偿,近距离观赏到洁白无瑕的雪莲,嗨!花瓣上的雪花,更加晶莹剔透。雪莲就象征我们的边防官兵,傲雪挺立、日夜守护着祖国的万家灯火、祥和平安。

乃对拉山口距离亚东县城50多公里。距离锡金首府只有24公里。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站在山口此时,仿佛耳边响起了马帮的驼铃声,脑海里浮现出骡马驮着丝绸、茶叶、食盐、香料、皮毛等从身边出入境……,还有电影西游记中,唐三藏携徒儿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天竺国取经归来的画面……

则里拉山哨所离亚东县城下司马43公里,海拔4300多米。防区15平方公里,是中国西藏亚东县春丕山谷,通往锡金、印度的主要通道,当然也是中锡(印占)两国的边境线。‌

吉普车载着工作组离开乃堆拉哨所,又奔向则里拉山哨所。大雾锁则里名不虚传,车队迎着迷雾缓缓而行。折里拉山哨所与乃堆拉山哨所,同样是最前沿的哨所,同样是冰雪的世界和迷雾封山。则里拉哨所两军对峙形势同乃堆拉哨所如出一辙,则里拉海拔4300多米,中锡(印占)边防线犬牙交错,是一条10公里长的石坎线。

则里拉山哨所官兵,在每次抵御印军的挑衅经历中,书写了中国军人许许多多的英勇故事。边防第L团的官兵身居最前沿,他们发扬十八军的革命传统,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书写在边境线上。将军亲切看望则里拉官兵,带去军区首长的问候和致意。将军感谢边防指战员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青春热血,希望大家继续守护好国土,为人民再立新功……

吉普车队云雾行,慰问一线赴前沿;

乃堆则里俩兄弟,携手守护边境线。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义忠:1972年12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56190部队和第三野战医院,解放军第41医院工作。多次参加军区医疗保健任务,到各军分区,各边防部队及边防哨所。常参加各边防部队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作者:李义忠

0 阅读:35

雪域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