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流星,你会想起什么?」
是希望,是愿望,是渴求,还是奢望?
在你的眼中,它有着转瞬即逝的美好,预示著改变世界的新世代技术,让你想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五彩大炮击坠王;
在末世集结希望,为世人开启进化之门、走向星光闪耀之路的人......
还是手起刀落,进入最后五秒的末世倒数......
作为一枚只是功能组别相近的异次元电子界赌徒,一旦提起了「Meteor」、「流星」还有「陨石」这些关键字,我能想到的,就真的就只有这些......
但不管你想起的是不是操控太阳神的不动流星,还是驾驶流星在最终战斗大杀三方的基拉大和;
又或者是想成为新童实野市那掌管希望的男人的信徒,还是想在五步之内直击对面决斗者的灵魂;
这些,和今天要说的都没有关系。
这个二次元浓度极高的牌子和「陨石」与「流星」之间的画面,还是那位在星空下许愿的少女,流星点亮夜空的光,如同星遗物般指引前路......
「对对对,讲得就是来自水月雨的 Meteor 流星」。
(累
可能是主创很沉迷于动漫画,又或者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发现自身品牌和泛 ACG 文化相性特别高,以至于水月雨的包装设计都很高的辨识度。
「对,非常好认。」
Meteor 的包装是中高端定位产品的模式,较大较厚的类双层硬盒加入了封套设计。封套外层设计类似附带相框的明信片,白色相框边缘印著拍摄参数。
中间的插画是一个在黑夜之中、水平线上的少女,双手合十,对着流星划过的夜空许愿。
这个画面如果能够看到泛蓝的星河,同样站在水平线上的少女旁边还有年少的龙,那就是由星遗物引导的前路。(笑
内盒首层放置耳机本体,二层大部分空间都用铺上绒面材质的硬质发泡胶物体填充,然后在配件、说明文件以及耳机收纳盒的位置挖出固定收纳槽,配件和说明文件都做了专属包装,包装上也做了银字烫印,整体设计很工整,也有对应这个价位的高端感。
配件方面,Meteor 的整体配置有耳机本体、一套包含耳机收纳盒、大中小尺寸的可替换耳帽,说明书以及水月雨必定少不了的明信片,还有一条支持替换接头的铜和铜镀银混编的可换接头耳机线。
在这个各大厂牌花尽心思的卷配件种类、数量和形式的时代,水月雨放到 2-3000 元价位的配置其实并不算多,算是「要有的都有了」的基本。
很工整,不多也不少。
耳机造型上,Meteor 可以算是我近期接触过的耳机里面最特别的一款。
机身由水月雨和 3D 打印供应商 HeyGears 联合推出,除了正面版是标准的圆形之外,其他全是不规则的延伸。和我之前试的那一粒饱含「天煞异降」风味的圆滑曲面构成的金属不同,Meteor 看起来会更有「地外生物」的味道。
机身外侧圆形面板加入了「Widmanstätten Pattern 魏德曼花纹」纹理,透过闪粉和突出的纹理工艺处理呈现陨石表面的结晶感。圆滑的高透面盖增加了透光度,让面板看起来更加通透,陨石表面受光、晶体带来的细微反光感就更突出。
机身用了半透明的暗色材质,用家在环境辅助下可以看到内部蜿蜒的结构,增加了耳机的「异星感」。
圆滑的机身有不少不规则的延伸,看起来会比其他用上同定位的「类定制」机身耳机更似定制耳机。音嘴延伸的很长,在不安装耳帽的状态下《明日方舟》源石虫的外部触角被打磨圆滑的感觉。
这样做的设计,显然就是为了尽可能提升贴合度服务。
延伸出细长的音嘴可以提升深入耳的效果,机身内侧弧面有针对对耳轮的位置作适配调整,只要位置合适并调整好耳帽的尺寸就能够实现接近完全贴合的佩戴。
对于我这种耳孔小但对耳轮位置相对大的用户,Meteor 的设计刚好能够完全填满这个位置。初次佩戴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就算不装耳帽都能够戴好 7-80%」的感觉。
以前的大体积入耳式耳机,给我一种「塞满」耳朵的感觉。而尺寸刚好、弧面适配度刚好的 Meteor,给我的则是真真正正「填满」耳朵的效果。
对,这里说到了重点。
「定制度」高,弧面复杂的耳机可以提升佩戴贴合多,但另一方面也提升佩戴门槛。
这里觉得自己不适合深入耳的用家可以先放弃,有佩戴意欲的用家最好就是先试试佩戴效果再选购。
毕竟我在找帮我试戴和展示佩戴效果的时候,都找了不少同事朋友。发现就算是大家都是「小耳孔、大耳窿」的同类,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适配到 Meteor 的佩戴,这里需要自己试清楚才好。
另外,高度贴合的设计在某些位置也放大了「听诊器效应」的影响。
要应对影响,除了要选择方便固定、线身松软的线材之外,选择耳机耳帽的尺寸时策略也可能要改变一下。改用比自己平时用的尺寸稍大半档到一档的耳塞,可以更好地将耳机「钉」在耳朵内,这个是我在尝试时摸出的一个适合我的规律。
提起线材,Meteor 的自带线材佩戴感还可以,但就还是会稍稍硬一点。
我试用的时候替换了水月雨另一款单独发售升级线 Atami 热海,这条的表面用了软度交稿的编织材质,整体触感和柔软度和当时用 Nyx Net 的感觉有点相似,配 Meteor 的感觉也很合适。
很惊艳?很细致来到声音配置,在 2000-3000 元这个价位里面,主打七单元组合的 Meteor 也算是单元比较多的一款。
Meteor 采用了一圈两铁四平板的七单元组合,动圈负责低音、动铁负责中音,平板则负责高音部分。
动圈用的一粒 13mm 复合球顶振膜+ N52 钕磁体动圈单元,13mm 的面积对于造型比较复杂的 Meteor 来说有点儿大,水月雨这里选择了和面板平行的摆放模式,尽可能让容纳空间最大化。
N52 钕磁体拥有更大的磁通量可以增强输出动力,复合球顶结构的振膜则是可以透过更轻量化的材质提升瞬态表现,刚性更高的边缘物料则有降低失真影响,总括来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组合。
动圈结构里面,水月雨透过「3D 打印前腔工艺组合金属零部件」的方法,在动圈声学导管路径中用了被动声学陷波滤波器,可以消除动圈单元在 4.7kHz 和 7.2kHz 的谐振波动,提升音色顺滑度。
中频部分用上双动铁结构,并配备专属导管、阻尼配置和分频电路以确保输出。
高音部分用的则是四粒全新的平板高音单元,水月雨官方表示这四粒单元的失真会比传统采用动铁处理高频的做法更少,高频输出更平坦,整体也更容易驱动。
理解过结构之后,Meteor 给我的初印象和它的名字不那么一样。
比起要一鸣惊人、掷地有声的陨石效果,Meteor 反而是要呈现工整、准确和理性的声音。从单元配置和材料选择,再到单元设计搭配和一些细微的配置,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来做。
那么,我这次也听得理性一点。
播放设备依旧是以 V3-D 做基础,然后搭配 L&P WP-1 连 Team1 的搭配。试听之前还有前辈举动了一下 Meteor 可能颇考验输出,那我在这里也加入了 NW-ZX706 做一个输出比较:
Meteor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干净、平衡。
声音的整体倾向干净高速,均衡没有怪癖,甚至没有特殊的偏颇。在整体锐度稍稍高一点,细节轮廓刻画得锋利一点的大前提下,各个部分都在安守本分,各司其职。
音效表现很突出,耳机在乐器细节的处理上很用功。结像扎实准确不再话下,尾声的延伸也得以保留,它呈现的是一种快而不是赶的效果。而且在分频和单元分割之间做足了功夫,歌曲中后段编曲变得复杂的时候乐器也不会相互缠绕,可以将清爽和精准贯彻到底。整体就像好似一个每一粒音都要咬准的歌手一样,粒粒分明,字字清晰。
如果用它来听一些密集并对乐声细节要求高的音乐,流星来的效果会比较比较爽。
13mm 的动圈来负责低频,鼓点自然也不会马虎,Meteor 在这里的确有流星陨石的味道,一下一下拳拳到肉,结结实实。
但输出在这里还是会有点影响,鼓点偶尔出现回弹不明显和走得太赶的关系,给人一种打得太过于「死实」的感觉,展示的是一种机械机级精准,少了一些活生感。
人声也一样,Meteor 可以把歌手演唱细节很清楚地刻画出来,像是换气还有人的尾声位置,只要歌曲本身信息量够,要听出来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整体捏得太过紧,会让人听得都有点绷紧和紧张。
换上 Atami 之后,声音有两个非常重要并明显的变化。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声音整体会变厚了不少。
不管是音效的质感和重量厚度,还有氛围上的渲染,Meteor 搭配 Atami 都会让它听起身饱满了不少,有种把原本中心不饱满的包子用馅料填满的效果。
另外一个,就是声音的流畅度。
Atami 提升了鼓点的活生感,现在不是一下一下的硬著陆,能够听到一丝丝的回弹,加上饱满度提升,整体听起来流畅且舒服。
人声也变得「圆滑」不少,并不是轮廓圆滑,而是吞吐和收放的变化过程变得圆滑,气声可以听到漫入漫出的变化过程,少了数码化的生硬,听著更加人性。(笑
这个时候听吐息更多、气息更多,Atami 的效果就更加明显。
很多时候,听气声不一定是 T-Lam 那种吸饱氢气的唱法,像 LF Chok 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沉淀下来,多一点沉稳和佬味的时候,用 Atami 听就会有味道很多,效益更大。
没有冲击,但很工整很意外地,水月雨流星 Meteor 给我感觉和它的名字真的不那么一样。
声音不是以第一印象先声夺人,也不是要极具破坏力的声音风格还有充满侵略性的埋身感给听者冲击,整个试听环节出现得最多的是「工整」、「规矩」。四平八稳的声音表现,加上稳定得像固定的声音输出模式,Meteor 用它理性的一面展示它的全面和适应力。
就像一个每一科都尽心尽力、最后也能够稳定在 8-90 分的学生,也像来者不拒,什么都能够吃下的陨石尼比鲁。(笑
Atami 的出现,算是在声音厚度和低频表现方面,以及声音活生度、整体流畅度给 Meteor 做一个可闻的小提升。用上之后效果更突出,中间也不需要损失和取舍些什么,线材定价对于组合和想单独购买来说也算合理和贴地。
唯一要纠结的可能是固定结构,没有办法替换成 3.5mm 甚至数字接口就少了一点玩点。但如果长时间和小尾巴或播放器搭配,固定 4.4mm 有它的好处在里面。
如果要说选择前还有什么犹豫的话,我觉得佩戴的部分是一个门槛。
这种越来越像私模的高定制度设计,能够更大限度地提升佩戴紧贴度,更深入的入耳式设计对我这种喜欢从入耳度获取佩戴安全感的用家,无疑一大加分项。配合大半档的软质耳帽,更是可以类似「聋耳陈」的全封闭佩戴。(笑
但这里,也会让 Meteor 损失一部分不偏好深入耳,以及耳朵结构未能和 Meteor 匹配的用家。
所以就,如果你想听感工整规矩一点,希望耳机是那种咬字字正腔圆的感觉,听起身每一粒音都分明利落的话,水月雨流星 Meteor 会是个理性耐听的杂食选择。
当然,如果你想听起来更舒服,过渡更流畅,Atami 也可以成为你的增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