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石瓢》周虎|正禾云品

正禾云品 2025-03-15 10:47:46

曼生石瓢   man sheng shi piao

作者 | 周虎

段泥

≈ 260 cc

“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起源

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清 尤荫画《东坡石铫壶图》,王东石仿东坡石铫壶拓本,顾景舟题跋

演变

瓢,剖葫芦做成的舀水盛酒器

古语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形容对爱情的专一

石瓢壶,早期称为石铫

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

是陈曼生观一石器有感而发,改制而来

最初只简称为“瓢”壶,后人逐渐改称为“石瓢”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曼生石瓢形态

石瓢壶最早来自清代陈曼生的设计,呈梯形的壶身上宽下窄,无壶颈,恰似古时饮水之瓢。身呈梯形,底置三足,盖设桥钮,这是石瓢壶的三要素。流与把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之气。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虚虚实实、似有若无的三角形,也塑成了形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似翩翩君子的石瓢壶。

壶盖

壶底

注 | 视频、图片因环境光及各种显示媒介影响,偏色差异各有深浅属正常现象,色泽以实物为准

周虎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优秀中青年艺人

1974年出生于陶都。倾二十余年之力于紫砂壶艺一事,潜研穷索,在学习紫砂传统技法上下过一番苦功。沉醉于紫砂壶艺立足传统重在创新,传承古法擅长光素器的制作。

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传统与当代并蓄,在创作上大胆融入一些新元素。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挚爱,创作中思维活跃并不刻意追求风格。其壶精工,其创作熔新意藏古意,其作品浑朴精简而意远。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