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黑皮肤的非洲女孩,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还跟航海家郑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发生在2004年的这件事,听起来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可女孩不仅信誓旦旦,将自己祖先的故事娓娓道来,还拿出了一样极为有力的凭证。
中国人的血脉,能够穿越百年延续下来,这到底是真是假?女孩手中那证明自己身份的物件,究竟是什么?
一、20年前的信
2004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在日常工作时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件。
该信件来自一位当地女士,信上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该女士表示自己是郑和水手的后裔,希望郭崇立能够帮助自己前往中国。
这封信上的内容看起来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毕竟肯尼亚距离中国那是万里之遥啊,怎么会有所谓的郑和水手后裔呢?
但他还真不敢直接否定,因为根据记载,郑和的船只确实到访过濒临印度洋的肯尼亚。
于是本着慎重起见的原则,郭崇立还是根据上面的地址去了海滨拉穆群岛,进行实地调查。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信件的主人沙里夫。
作为常年和非洲国家打交道的外交官,他一眼就看到了沙里夫和非洲原住民的区别。
沙里夫的肤色相对较浅,并非印象中的非洲黑人,并且五官上也确实有几分亚洲人的特征。
其中最为明显的还是头发,大多数非洲原住民的头发,要么是紧贴头皮,要么是极度卷曲。
可是沙里夫的头发却只有微微弯曲,倒真的很像亚洲人。
以上种种都让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怀疑,难道说沙里夫真的是明朝后裔?
那么事实的真相又到底如何呢?
二、证据确凿
虽然在历史中清清楚楚地记载,郑和所率领的大明船队曾经来过肯尼亚。
并且考虑到郑和船队规模庞大,其中的一些成员留在当地,至少和当地女性生下后代也并非不可能。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够确定?沙里夫就是那些人的后裔呢?
口说无凭,总得拿出点真凭实据吧?
对此,沙里夫也是早有准备。
当中国外交人员来到沙里夫的家中后,就看到了早已准备好的包裹。
那么包裹里面是什么呢?
答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景德镇青花瓷片。
哪怕这些瓷片已经历经数百年,可是那上面细腻而精美的纹路,以及那曾令世界为之疯狂的釉色,却依旧历久弥新,令人一眼就能够想到古老的中国。
碎片中那些打着大明宣德的烙印,更是证明了这些瓷片的来源。
负责为工作人员介绍的是沙里夫的母亲,她向我们介绍了自己与中国的渊源。
那是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大明的船只来到了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市。
因为船队发生了意外,部分船只因触礁不得不暂时停靠在当地休整,于是,一些水手也因此留在了帕泰岛。
彼时,岛上还处于原始社会,原住民深受蟒蛇的困扰。
大明水手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利用自己手上的工具和陷阱,帮助居民解决了这些蟒蛇由此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这些留在岛上的水手开始教岛民们开垦荒地,纺织布匹制造陶器,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与当地女子产生了爱情,留下了后人。
至于郑和,并没有忘记这些留在异国他乡的同胞,在第五次下西洋时,就特意来找过他们,还因此,在当地留下了一个名叫上家村的地方。
当地人还经常在这里捞出明朝初期的中国瓷器,陶罐等物件。
好了,书归正传,当郑和寨子踏上这片土地时,留在岛上的水手有一些愿意回中国,但有一些早就已经在当地成婚生子,于是便选择了留下。
并且在2015年,考古学家在曼达岛附近还发现了三具中国古人的遗骸,一大量明朝初年,中国人的生活用品,也直接证明了上述故事的真实性。
那么话说回来,沙里夫在肯尼亚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来到并不熟悉的中国呢?
三、跨越时间的执念
其实,沙里夫早就有了要去中国的想法。
当初那些选择留在这里的大明水手,怎么也没有想到,浩浩荡荡的郑和下西洋,竟然会在第七次之后彻底画上句号。
此后的中国,更是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
结果就是,留在这里的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够再回到故土。
而中国人的执念之一就是落叶归根!
因此,他们选择了将自己的坟墓安置在了岛上最东方的土地,而且一代一代地告诉他们的后代,回中国!
郭崇立就在沙里夫的带领下,见到了那些中国先人的墓地,也算是证实了沙里夫的说法。
至于他们的后人,也都被其他原住民称呼为中国人。
并且因为执念太深的缘故,沙里夫他们还曾遇上过骗子!
他们留下了一些带出来的瓷器,作为对先辈感情的寄托,让自己的后人有个证明身份的凭证,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留到了今天。
直到那群日本人的出现。
沙里夫的故事很好打听,于是在得知他们的手上可能有明朝的古董后,就有一群不怀好意的日本人冒充中国人的身份上门行骗了。
好在沙里夫发现及时,但是这群日本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结果就是在争执中,好好的瓷器变成了一堆碎片。
不过还好,由于这些碎片保存得比较完整,所以之后在中国专家的努力下已经得到恢复了。
好了,继续说回来。
根据沙里夫的说法,在17岁时就有了去中国的想法,并且为此沙里夫已经准备了好久。
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尽可能的攒钱,并且想尽办法地学习中文。
比如说去当地中文餐馆里打工,只为了能和那里的顾客说中文。
2004年沙里夫的中文已经说得相当流利,并且也拿到了高中毕业证,可是想要去遥远的中国,又谈何容易?
最终,经过一番思索后,沙里夫决定向驻肯尼亚的中国大使馆求助。
中国大使馆也不负众望,在与教育部协商后,帮助沙里夫得到了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了中国。
而沙里夫的第一站是中国的上海,因为当时这里正在太仓举办“郑州和下西洋600周年庆典”。
600年前,沙里夫的祖先从这里出发,600年后,沙里夫带着祖先的遗愿重回故土。
想来那些昔日大明的水手,在天有灵也该有个安慰了。
之后沙里夫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涯,虽然,在这七年间沙里夫在中国生活得很好,可却始终没有忘记远在故乡的同胞。
在留学生涯结束后,沙里夫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学成的医术回到了祖国,开了一家诊所。
在繁华的上海和南京,生活了七年后,还愿意重回贫穷落后的祖国,这一点真的很难得。
如今的沙里夫,依旧扛着自己的药箱用在中国学到的医术治病救人。
也曾有人询问沙里夫为什么不选择留在条件更好的中国,而沙里夫的回答则是:因为肯尼亚是她的根。
结语
有句老话说得好。儿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沙里夫虽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乡野医生,但是却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她见证过中国的繁华,也有机会留下来,但却完成了祖先的遗愿后,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本文信息来源
【1】新闻会客厅,200507-13,“专访18岁肯尼亚女孩:我坚信我是郑和船员的后裔”.
【2】中国侨网,2006-08-22,“夏瑞馥:我是非洲“中国女孩” 祖先是郑和水手”.
【3】国际在线,“郑和船队水手“肯尼亚后裔”中国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