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民历史观
1962年,平壤。
一个身材挺拔的男人径直走下飞机,只见他神情严肃,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严肃的问题。这个男人,便是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
此次,周恩来前往朝鲜,就划定两国边界一事进行谈判。在这场谈判里,长白山是尤为重要的关键地点。
这场谈判的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人有点意想不到,因为,我国同意将长白山划分一半给朝鲜。
然而,这个看似反常的举动背后,却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深意。
中朝围绕长白山曾有过哪些争端?这场谈判为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让我们拨动历史的指针,回到过去,一探究竟。
关键谈判:中国的让步
对于周恩来而言,1962年的朝鲜之行,必定是一趟艰难的旅程。
周恩来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划定中国与朝鲜的边界。纵观古今,边界谈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边界谈判总是漫长而复杂的,中朝两国也不例外。但是,周恩来明白,时间紧迫,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了。换言之,这就是最后一次谈判。
中朝的边界问题必须顺利画上句号,决不能一拖再拖,最后变成更大的历史难题。
为此,周恩来亲自挑选了一批外交人才,共同奔赴朝鲜的首都,平壤。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谈妥边界问题,让两国顺利签订条约。
而在两国的边境交涉中,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长白山究竟该属于谁?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便都能迎刃而解。按理来说,长白山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本该在这个问题上据理力争,详细向朝鲜阐述原因,彻底收回长白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周恩来宣布,中国将在长白山的归属问题上做出让步,与朝鲜共享长白山。
随后,中国主动提出了划定边界的方案:以长白山天池为界线,划定国界线。其中,长白山天池的45%归中国所有,剩下的55%则让给朝鲜。
但是,就整体面积而言,中国还是掌控着长白山更多的土地。中国拥有长白山75%的面积,朝鲜则拥有25%。
从这个方案来看,中国可谓是诚意十足,真心想要解决问题。朝鲜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朝鲜很快同意了这个方案,两国正式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这场耗时多年的谈判宣告结束。
令许多人无法理解的是,中国向来在领土问题上态度强硬,为何偏偏这次愿意放低姿态,将长白山天池的一半让给朝鲜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长白山的历史说起。唯有了解长白山的历史,才能明白中朝为何会有这场边界纠纷。
归根溯源:长白山的历史
实际上,在清朝以前,长白山根本不存在着归属问题,是铁板钉钉的中国领土。到了康熙年间,清朝与朝鲜围绕长白山展开了一次交锋。
谈起这场交锋,就必须说到满族人的来处。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满族发迹于关外,拥有着自己的独特信仰。在满族皇帝看来,长白山是不折不扣的“发祥圣地”。历代皇帝都对长白山格外重视,尤其是康熙帝。
康熙年间,清朝的经济文化都很有很大的发展,国家正逐步走向繁荣,盛世的号角即将吹响。
对于一个盛世帝国而言,确定边境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因为这关乎着帝国的威信。于是,1677年4月,康熙下令,派遣一批官员奔赴长白山,勘测边境,记录详情。
在圣旨中,康熙明确表示,长白山是“祖宗发祥之地”,因此需要选取“识路之人”,前去“瞻视观礼”。
而在这次勘探的过程里,清朝官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李氏朝鲜的流民常常非法越界,潜入长白山。
康熙得知后大怒,在他看来,祖宗的圣地不容玷污。因此,康熙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重新测定边界,绘制一张标准地图,再一次明确长白山的归属。
必要时,康熙甚至准备封锁长白山,严禁朝鲜人进入。
为了完成康熙所布置的任务,清朝官员纷纷出发,多次巡视鸭绿江与图们江的上游交界地带。几年后,康熙下令,命几名传教士从北京出发,前往吉林,绘制一份《皇舆全览图》。
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朝鲜的强烈反对。当地人不允许传教士们进入长白山深处,绘图进度就此耽搁,但很快,朝鲜便放弃了阻拦。
朝鲜认怂的原因非常简单,彼时,清朝国力强盛,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不过是清朝的附庸而已。就这样,中朝边境第一次正式确定。
按照这一次测量结果,长白山天池全部归清朝所有,清朝将在天池以南10多里的地方设立界碑,界碑的另一端就是朝鲜。
而这张地图,彻底奠定了长白山在中朝边界划分里的核心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个结果,朝鲜必定是不服气。
原来,在朝鲜看来,长白山也是他们的文化圣地。他们认为,朝鲜半岛的山山水水,全部由长白山发源,没有长白山,便不会有朝鲜。
因此,朝鲜始终在等待一个机会,到了清朝末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光绪年间,大清国力衰微,已是强弩之末。朝鲜人抓住时期,前往长白山天池附近安营扎寨,不仅在这里建造房屋,还聚居生活,试图利用人口占领土地。
彼时,清朝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朝鲜偷偷摸摸的行为,相当于默许了这种存在。
更令人感到唏嘘的是,日本的入侵,让大清与朝鲜双双陷入了深渊。
中日甲午战争后,大清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从法理上来说,朝鲜不再是中国的藩属国,不需要再臣服于清朝,转而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随后,在日本的怂恿下,朝鲜越发肆无忌惮,大批朝鲜民众,涌向长白山附近定居,在这一时期,朝鲜成为了长白山的实际管理者。
但对于彼时的中国而言,就算想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神州大地上战火蔓延,处处危机四伏。直到二战以后,日本的战败,引爆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长白山也牵涉其中。
日本战败后,所有涉及领土的条约都被判定为非法,包括日本对长白山的侵占。与此同时,朝鲜也摆脱了日本殖民地的身份,没过多久,新中国也宣告成立。对于中朝两国而言,这本是解决长白山问题的最好时机。
但天不遂人愿,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了,半岛局势堪忧。
于是,解决长白山问题的时间一再推迟,直到1962年,双方才有机会坐下来,好好商量对策。
那么,历经数年等待后,中国为何不将长白山全部收回呢?
其实,这是中国以退为进的深谋远虑。
寻找原因:中国的智慧
中国之所以甘愿让出一半长白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
一来,中国有着大国担当,充分理解了朝鲜人民的情感,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尽管朝鲜与清朝曾有过诸多纷争,但是,朝鲜与新中国的关系可谓是相当密切。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与朝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中国看来,朝鲜是朋友,是伙伴,更是过命的兄弟。
因此,对于朝鲜诚恳的要求,中国不得不仔细考虑。
朝鲜认为,长白山现在不仅仅是朝鲜文化的发祥地,更与朝鲜的革命领袖金日成息息相关,也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圣地。
原来,金日成正是在长白山附近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随后一步一步成为了朝鲜的领袖,带领朝鲜走向了独立与富强。
而这一点,中国完全能够理解朝鲜。中国人能够理解,为什么朝鲜人会对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怀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中国人也会因这样的情感而动容。正是这份动容,令中国有了全新的考量。
与朝鲜相比,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大国。倘若中国想要强行收回长白山,划定边界,那么朝鲜一定不是中国的对手,可是,中国始终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大国。
中国深知,对朝鲜民众而言,长白山的确有着特殊的含义,这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沉淀,并不会随着边境线的划定而就此消失。
更何况,朝鲜曾与中国是肝胆相照的战友,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将事情做绝。最重要的是,朝鲜的态度的确相当诚恳,堪称句句肺腑。
另一方面,让出一半长白山,从长远来看,的确有利于中国。
尽管中朝两国关系密切,但国与国的交往毕竟更加复杂,局势瞬息万变,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
敌人与朋友,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认识的极为清醒透彻,并没有感情用事,盲目答应朝鲜的请求。
最终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中国经过多方考虑最终决定的。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所处的外交环境并不算友好。美国也好,苏联也罢,这两个超级大国多多少少都与中国有一些摩擦。美国延续了外交封锁战略,仍然试图孤立中国,全方位遏制中国的发展。
而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则变得十分微妙,像一颗颇具危险的定时炸弹。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为自己做打算,以免落入绝境。对中国而言,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成为了外交的首要任务。
而朝鲜,恰恰就是中国最有希望争取的对象。
朝鲜地理位置特殊,直接与中国接壤。就算得不到朝鲜的力挺,那中国至少也可以保证,朝鲜不会落井下石,趁乱捅中国一刀。中国想要发展,就必须得养精蓄锐,为未来筹谋。
因此,中国让出的那一半长白山,并不是在向朝鲜示弱,也并非不在乎自己的领土,而是为了长远谋划。
只有稳定边境,与朝鲜建立友好互惠的关系,中国才能免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事实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另外,就经济成本而言,死死守住长白山,也不太具有性价比。
长白山天池附近聚集了大量朝鲜人,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倘若中国不愿意将这一半让给朝鲜,那么划定边界后,中国势必要想办法安置这批人,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甚至有可能成为边境的不安定因素,对中国怀恨在心,反而得不偿失。
相反,若是尽快解决了边界问题,不仅能够稳定中朝的政治关系,还能让长白山迅速进入开发阶段。
既然长白山地处中朝边境,那么开发与利用势必离不开两国的共同努力。如果两国结下仇怨,那么长白山开发便会停滞,最后谁也得不到好处。
几十年过去,中朝两国关系友好,长白山的各项产业也迅猛发展,事实证明,关于长白山的决定,折射了中国长远的政治智慧。
在领土问题上没有任何理由,历史会给出答案
胡说八道
胡扯!
鸭绿江出海口的岛也都划给了朝鲜,事实上中国从上游的主航道下来是出不了海的。鸭绿江主航道出海口左右两岸都是朝鲜领土,中国只是在海口左岸有一条入海的分岔小水道。
[点赞]确实是高
鸭绿江出海口的岛基本划给了朝鲜,导致鸭绿江几乎成了朝鲜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