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罗卓英,解放战争中为何不见他身影,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11-17 14:22:4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罗卓英,当年在抗战之中也曾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上海、鄱阳湖,他带领部队多次击退日军,为中华民族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胜利之后这位曾经的“铁血将军”却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国军的核心成员,他为何在关键时刻没有出现在战场上?是个人的意志,还是因为复杂的政治环境?

这一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从抗日名将到国民党支柱

罗卓英,出生在19世纪末,年少时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极具军事天赋。此外,少年时期,还浸淫诗书,早年可以说是儒雅文人一派。

然而,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1918年,他因身高问题未能考入保定军校。但是他没有放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考试,终于被录取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这里,有一个叫陈诚的人,罗卓英与他在校期间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闻名遐迩的军事人物。

1925年,罗卓英随东征军入伍,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积累了大量的战斗经验。从此,他在国军中渐露锋芒,逐渐成为陈诚的得力助手,并与其结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盟。

作为一位战术和战略兼备的指挥官,罗卓英并没有急于晋升,而是踏实做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风格:不仅注重军队的休整和训练,还表现出极高的应变能力。

无论是在中原大战中与冯玉祥激战,还是在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时,他的表现都不容小觑:多次打败对手,屡次创造战术奇迹。

不过,罗卓英最让人铭记的,还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1937年,日寇开启了对华的全面侵略之路,罗卓英的第18军在上海一战中表现非凡。

当时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抗战的重中之重,第18军对日寇的进攻进行了坚决反击,尤其是在宝山一带,第18军与敌寇反复争夺阵地,官兵伤亡惨重却成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

罗卓英凭借着这一战,迈入了国军高级将领之列,先后担任多个重要战区的司令,并参与了多次大战。

不管是在长沙还是在南昌等一系列战役中,他都亲自指挥,屡次取得出色的战果。每一次的胜利,都让他在国民党内部的威望愈加高涨。

1942年,罗卓英指挥远征军作战。战斗中,因为对一条要道的疏忽而陷入包围之中,最后不得不弃城从险峻的山林之中撤退入印度。

那是一条非常惨烈的路,此战阵亡的将士们只有三分之一是在战斗中死亡的,其余都是亡于撤退途中,其中就包括另一位名将戴安澜。

不过,随着抗战的深入,罗卓英逐渐感到自己所带领的部队战斗力的下降,且随着战场环境的恶化,他自己也开始面临身体的极限。

抗战的艰苦让他渐渐从战斗的最前线退了下来,转而承担了更多的战略规划和后勤保障工作,渐渐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智囊”之一。

与解放战争的距离:罗卓英的“隐退”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内战,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可这位曾经屡建战功的名将,却鲜少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罗卓英,究竟为何在此时“隐退”了?他这一选择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国民党内部的复杂关系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虽然没有动摇,但其内部的分歧却愈加明显。

陈诚作为老蒋的铁杆支持者,势力逐渐扩大,升迁非常迅速。按理来说,交情莫逆的罗卓英也应当跟着“鸡犬升天”。

最开始也的确是这样,他担任了智囊的辅佐角色,还曾当过广东这一方的要员。但这一阶段,他仍然是主要在后方整训军备,并未在前线露脸。

到了1948年,靠山陈诚去职改任台湾,他就也随之一同前往。如此一来,这后来的战争,罗卓英没有参与前线指挥,仿佛就是“消失”了。

除了复杂的政治原因,罗卓英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抗战胜利后,他开始转向更多的教育事业和文化活动,甚至提出要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后来,又配合陈诚一起经营台湾,为国民党准备“后路”,此后还曾为蒋介石效力担任过多个顾问职务。只是,很快便心生去意,主动选择了闲职养老了。

晚年岁月:病逝于台湾

晚年,罗卓英基本是算是告别了军事,转向了相对宁静的生活。与一些退役将领不同,他并没有被政治动荡拖累,而是选择了在文化和教育上寻找新的意义。

他创办学校、撰写自己的军事与政治著作。他一方面关注国家的未来,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

实际上,罗卓英并非仅仅是一个军事人物,他的文学修养相当高深。早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虽然常年奔波于战场,但他依然能够在炮火弥漫的岁月里,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与思考。

那时候撰写了很多诗文,后来还集结成册。赋闲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文学上,他还与诸多文化名流来往颇密。

此外,他还致力于推动军事的创新。通过他的努力,不少人才开始脱颖而出。但他已罹患重病,于1961年去世,享年65岁。

晚年的他,尽管已不再活跃于政治与军事领域,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化的热爱与对国家未来的关注,默默为社会做出贡献。

罗卓英这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也见证了国民党的起伏。作为一名将领,他的事迹历历在目;也作为一名旁观者,见证了国军摧枯拉朽般的失败。

他前半生的升迁与自身的能力有关,也离不开陈诚的关系,最后又随着陈诚的失势而失去重视。晚年淡出,也不失为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

参考资料:

抗日名将——罗卓英.中国远征军网.2012-12-28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