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开始,天文学家一直想在宇宙中找到一颗或者多颗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些星球通常被称为第二地球或者超级地球。
目前系外行星的发现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天一颗的水平,相应的第二地球和超级地球的数量也实现了跃升,虽然若干颗第二地球对目前的人类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天文学家还是热衷于发掘它们,因为和地球相似的环境意味着可能孕育出和地球相似的生命甚至是文明,退一万步说,至少能孕育出碳基生命。
就像太阳系内的探索和开发是先从月球和火星这种距离较近的天体开始,然后一步步向外扩张一样,对超级地球和第二地球们的探索和开发也一定会是先近后远,而目前距离地球世界最近的第二地球,就位于16光年之外,这个距离放在宇宙尺度上可谓是相当近了,并且还不是一颗而是两颗和地球类似的星球。
这两个距离地球16光年的外星世界,位于红矮星GJ 1002的轨道上,由于红矮星的质量比太阳这种黄矮星小,所以温度也更低,红矮星的宜居带也要比太阳系的宜居带更靠前,而这两颗类地行星刚好就位于GJ 1002的宜居带内,可谓是十分幸运了。
按照以往的系外行星命名规则,这两颗系外行星分别被叫做GJ 1002b和GJ 1002c,前者距离恒星最近,只需要10天就能绕恒星公转一圈,后者需要21天才能绕恒星公转一圈,也就是说这两颗星球上的一年分别只有10个地球日和21个地球日。
从这两颗行星的光谱上分析,它们都拥有大气层,在距离恒星如此之近的情况下还能保留大气层,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过这两颗行星上估计是没有地表液态水的,也许在两极地区和地下可能存在水资源,但人类现在还发现不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对于现在的人类文明来说10光年和1万光年都没啥区别,都属于有生之年到不了系列,但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行,因为制约我们到达这些星球的只有一项技术,那就是宇航推进技术。
目前的化学动力火箭靠的是动量守恒定律和反作用力,飞船本身携带的燃料就占了飞船质量极大一部分,而这些燃料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推进燃料本身质量的,所以目前火箭的有效载荷相较于火箭总质量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
那么如果我们改变推进方式呢?
目前的等离子电推技术已经成熟了,唯一的问题就是电力不够,如果未来人类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后,电力就变成了近乎无限的能源,届时以可控核聚变为能量来源,且不需要携带工质的等离子体电推进技术,完全有希望把目前的宇航速度提升若干个数量级,达到光速的1%甚至是10%到20%。
光速的百分之一是每秒3000公里,10%是每秒3万公里,20%是每秒6万公里,虽然哪怕是达到了光速的10%,也需要160年时间才能到达这两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上,但160年的时间对于人类而言已经不算是不可逾越的存在了,考虑到人体冬眠技术在未来的成熟,160年航行时间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能睡过去。
而如果是20%光速的话,160年的航行时间就会缩短到80年,已经近乎达到了目前人类寿命平均水平,实际意义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