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诗,描写的是西晋名将王濬灭亡孙吴的事迹。那王濬是如何带领晋军灭吴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建安十一年(206年),王濬(jun)出生于弘农郡湖县的一个官宦世家,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博览群书。然而王濬虽是长相俊美的世族子弟,却不注重名声和品行,导致他不被乡里看重。后来王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改过自新,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青年。
黄初元年(220年),东汉灭亡,中原大地步入曹魏时代。然后王濬长大成人,被州郡征辟为河东从事。而王濬嫉恶如仇,使河东郡的贪官污吏感到害怕而纷纷自行离职。

司隶校尉徐邈为了替女儿徐氏寻找如意郎君,便召集属下的官吏议事,让女儿在后面挑选。结果徐氏看中了王濬,便把此事告诉母亲,徐邈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王濬。
二,主掌益州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魏灭亡,中原大地步入西晋时代。而晋武帝司马炎素来就有消灭孙吴而一统天下的大志,便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王濬则出任参军,受到羊祜的厚待。但羊祜的侄子羊暨认为王濬好高骛远,生活奢侈,便劝叔叔不该对他委以重任。可羊祜认为王濬日后必定能够成就大事,就没有听从侄子的意见,反而提升王濬为从事中郎。

后来王濬出任巴郡太守,而该郡与孙吴接壤,士卒负担沉重,所以生了男孩大都不愿养育。王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减轻士卒的徭役负担,成功改变了他们生男不养的观念。随后王濬出任广汉太守,施行德政,将该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濬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于是重拜益州刺史。(晋书·王濬传)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益州刺史皇甫晏被部下张弘杀害,晋武帝便让王濬接任益州刺史。然后王濬处死作乱的张弘,因功获封关内侯。随后王濬入乡随俗,以威信对待当地的羌胡部落,使得他们纷纷归顺西晋。晋武帝对此很高兴,于是升任王濬为右卫将军、大司农。但羊祜认为王濬留在益州会对以后灭吴有大用,便向皇帝请求让他留在益州,获得武帝赞同。
三,灭亡孙吴

不久晋武帝筹划伐吴,便命龙骧将军王濬打造战船。然后王濬就在益州打造了许多能够乘坐两千人的大船,便利了其以后灭吴建功。接着王濬力劝晋武帝早日出兵伐吴,免得残暴嗜杀的吴帝孙皓突然病死后吴人会另立贤君,导致晋军难以灭吴。

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在王濬与杜预、张华等人的力劝下坚定了灭吴决心,派大军伐吴。咸宁六年(280年),王濬带兵从成都出发,沿长江顺流东下,一路屡战屡胜,攻克西陵、武昌等重镇,直逼吴都建业。此前吴军为了阻止晋军顺流而下,便建造铁索横断长江,还在水下布置了铁锥。可王濬早就获知了吴军的布防底细,便轻易化解了吴军的防御工事。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晋书·王濬传)

孙皓得知王濬逼近,便派游击将军张象抵御,结果张象不战而降,还带晋军进攻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得向王濬表示投降。三月壬寅(5月1日),王濬带军进入建业接受孙皓投降,孙吴由此灭亡,西晋也完成了统一大业。
四,富贵而终
明日,浑始济江,登建邺宫,酾酒高会。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濬之后。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频奏濬罪状……(晋书·王浑传)

三月癸卯(5月2日),安东将军王浑率所部晋军渡过长江,进入建业。此前王浑曾击败吴相张悌所率的三万精锐,使得孙皓丧胆。但王浑在胜利后过于谨慎,没有及时渡江攻打建业,使得王浑捷足先登。所以王浑对此十分后悔,更怨恨王濬抢了自己的大功,便多次在晋武帝面前弹劾与诬陷王濬。

王濬自然不甘被王浑诬陷,于是上书辩解。幸好晋武帝顾念王濬有功而没有听从王浑的谗言,还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襄阳县侯。当时许多人认为王濬功高赏薄,便在晋武帝面前为他申述。晋武帝听了,于是升任王濬为镇军大将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此后王濬位高权重,受到晋武帝厚待,直到太康六年十二月(286年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