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米莱?他于2023年12月10日就任阿根廷总统。
在竞选总统期间,米莱挥舞着电锯,表示要砍掉阿根廷90%冗余的官僚机构。
两年过去了,米莱的改革是否成功了?另外,特朗普第二次上任时,与马斯克一起邀请米莱到海湖庄园密谈,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呢?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解读这两件事。
阿根廷从盛到衰的原因首先,可以肯定地说,米莱这两年来的改革卓有成效。
米莱素有“小特朗普”之称,二人有许多共同点,比如行事都常常出人意料,也就是不按常规出牌。
有人说他卓尔不凡,有人说他举止癫狂,总之米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没错,特朗普也是备受争议之人。
米莱的行为和特朗普很相似,有人说米莱向特朗普看齐。正是这种敢作敢为的行事风格,米莱赢得了阿根廷民众的拥护。
阿根廷民众已经厌倦了按部就班却毫无成效的改革,他们期盼一个全新的领袖出现,提振一下暮气沉沉的阿根廷经济。
想当年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富有的国家,1913年,其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十,与英法美等老牌强国接近,远高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兴移民国家。
但后来,由于阿根廷政局动荡以及产业升级失败,经济每况愈下,从巅峰跌落谷底。
造成这种落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例如,从1930年到1983年的53年间,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地主和寡头手中,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动荡,阿根廷经历了6次军事政变,政府更迭频繁,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了经济发展规划和投资环境。
20世纪中期,为了竞选总统,执政党为赢得选票拉拢民众,推行高福利政策,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为了化债,政府经常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和应对经济问题,如此导致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经济秩序混乱,最高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4924%,致使阿根廷政府债台高筑。
米莱大刀阔斧改革米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横空出世的。正是基于他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才获得了阿根廷民众的青睐,从而登上总统之位。从这点来看,特朗普能第二次当上总统,与米莱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们来看看米莱都进行了哪些改革。
在经济领域,他放开官方汇率管制,推行美元化政策,取消多项出口限制和贸易壁垒,鼓励外资进入农业、矿业等优势领域。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因为国有集团的官员犹如阿根廷的蛀虫,即便经营受到保护,一家独大,依然资不抵债。米莱知道国企利润都被某些官员偷偷拿走了。
为此米莱果断甩掉这些包袱,将国企私有化,与其亏本经营,不如把市场让给私人企业。
其次,他削减能源、交通补贴,降低官员退休津贴,暂停在建项目,中止各省基建工程拨款,预算削减幅度高达93.5%。
米莱认为公共建设容易滋生贪污腐败,越是金钱运用的地方越容易发生腐败。
然后,他进行部委调整,将原有的21个部委精简到9个,裁撤那些只拿钱不干事的机构,包括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科技创新部、文化部等在内的12个部委。
他关闭半数国家机构,包括国家级办公室、司局和协调处,还裁撤了近100个秘书处和副处长职位。
以上是米莱在机构方面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情况如何2024年11月,阿根廷政府初步有了盈余,扣除各种支付利息后,实现财政盈余5184.08亿比索,这是阿根廷12年来首次实现财政盈余。
总体而言,米莱的改革使阿根廷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改善,通胀放缓,赤字回落,其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特朗普欲效仿米莱特朗普上任之前,他和马斯克一起邀请米莱到海湖庄园密谈。分析人士称,特朗普听了米莱这两年来的改革情况,米莱表示改革不需要太长时间,只要有勇气砍掉冗余部分,就能为政府节省开支,没必要慢慢浪费时间。
特朗普和马斯克想要借鉴米莱的做法,于是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宣布就职当天就签署行政命令,组建名为“政府效率部”的部门,部长由马斯克担任。
马斯克和特朗普要效仿米莱的改革,决定砍掉那些冗余的官僚机构,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如今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已经开始运作,首个举措就是裁撤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会,停止办公室主任、秘书等职位。
马斯克还称希望将400多个联邦机构削减到99个,效仿的就是米莱的做法。
马斯克表示削减这些冗余的机构能够减少20,00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这是他精简机构的办法。
与此同时,特朗普开源节流同步进行。开源就是将美国企业回流,发展传统能源企业,特朗普负责开源,马斯克负责节流。
据说这三个人要把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向全球,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综上所述,如果不出意外,特朗普从内部减少机构开支,大力扶持传统能源企业,对外收缩战线,减少外援,内外一起发力,他那句“让美国再次伟大”还真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