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影视界第一位走下“影后”宝座下海经商,并最早成为“亿万富姐”的刘晓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实并非大家想象中的片酬,而是来自于 80 年代后期运作商业演出获得的回报。
很少有人知道,当时促使她逐渐脱离体制涉足商海,其实源自于拍摄《垂帘听政》时因为内地香港演员悬殊待遇带来的巨大“刺激”。
01 深受刺激八十年代中国还属计划经济时代,除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倒爷”和自负盈亏的个体户之外,绝大多数国人的收入都依靠工资,即便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没有片酬这一说。刘晓庆贵为影后,每月工资也不过区区50元人民币而已。
1983年,在拍摄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电影时,作为合作方北影厂派出的演员,刘晓庆依然只拿“死工资”,全程出演却没有一分钱的片酬。
因为两部电影均属合拍片,投资方和导演团队来自香港,而演员则内地、香港两地都有。生活待遇和伙食标准采取“双轨制”,泾渭分明。
比如作为“咸丰”饰演者的香港演员梁家辉下了戏就有单独房间休息,而因为房间紧张,就连饰演西太后慈禧的刘晓庆和饰演东太后慈安的陈烨两大主演,都不得不打地铺。
更让人觉得待遇悬殊的是伙食标准,在拍戏现场,内地演职人员每顿两个馒头就一根粉肠,另外还有一块大头菜。而给香港演职人员推来的餐车上,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肉菜和雪白的米饭。
李翰祥给演员说戏
这让刘晓庆和其他内地演职人员深觉不公,因为五分钟之前都还在一起拍戏平起平坐,而五分钟之后彼此的待遇却成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让人情何以堪。
刘晓庆是川妹子,吃不惯馒头,但也没有“小灶”可吃,所以经常在拍摄现场饿到头昏腿软。
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吃饭,刘晓庆和“东太后”陈烨,没办法就只好厚着脸皮去撕“皇上”梁家辉的饭票,因为她们见过他把用不完的饭票扔在马桶里冲掉,那还不如给需要的人使用。
最后经过交涉,刘晓庆终于享受到与香港演员的同等待遇,吃到了鱼、肉和米饭。当时她提议给剧组所有内地演职人员采取与香港演职人员的同等待遇,但这个提议没有被批准。
有一次,导演李翰祥的太太烧了一桌好菜,邀请她和陈烨去吃饭。可是按照当时规定,内地演职人员不能跟香港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外私自接触,否则会有人向上级打小报告。
所以,尽管肚子里没油水,也很垂涎李太太的厨艺,后来她俩思量半晌也只得婉言谢绝。
李翰祥与“东太后”和“西太后”合影
作为当时中国最红的一线女星,刘晓庆表面看来红得发紫,风光无限,实际情况却是囊中羞涩到买不起衣服、住不起宾馆、吃不起高档饭店的地步。所以尽管经常接到出席各种活动的邀约,但她一律谢绝。
原因很简单,她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更重要的是没有出席活动上得了台面的衣服穿。
刘晓庆人生中第一次走出国门是随北影代表团出访日本,参加电影《天平之甍》的首映式。
左:中野良子、张金玲、栗原小卷、刘晓庆
整个代表团的成员中,刘晓庆是唯一的女演员。当时,北影厂不给演员提供服装,那时也没有商业赞助这一说。其他男团员可以借身西装充场面,她怎么办?
最后经过批准,刘晓庆可以到北影服装车间借身戏服应急。她挑选一番,最后选了件旧旗袍。旗袍样子不错,只可惜胸间被虫子蛀了个洞,下摆上还有另一个洞,另外旗袍开衩的地方也被撕裂了。
最后刘晓庆想了个办法,胸前的洞用一朵红色胸花挡在上面,开衩破的地方打个结,提上皮包就遮挡过去。
刘晓庆访美与陈烨合影
但下摆的那个洞就无论如何没有办法了,只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一代名优,当时竟然窘迫到了那个地步。
无怪乎拍完《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电影后不久,主演之一的陈烨执意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刘晓庆劝她不要走,趁走红的时候多拍几部电影。
陈烨刘晓庆合影
两人推心置腹聊了半夜,最后陈烨问了刘晓庆一个问题:“我没有房子住,工资只是 47 元,你能帮我解决吗?”
刘晓庆无语。
记得电影杀青之日,庆功宴上,李翰祥的太太给了她一个红包,里面包了500元人民币,惊得她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一个小小的红包,数额已经快顶上她辛苦一年的工资了。
一海之隔的香港如此,美国又是何等景象呢,简直无法想象!
刘晓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把陈烨挽留下来,但她并没有也跟着出国寻找机会的打算。她脑筋很清醒,知道自己的事业根系只能深深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到了别的地方你什么都不是!
但要想安居乐业,一定要搞到钱才可以,这是接连受到刺激的刘晓庆当时的真实想法。
很快,一个机会就送到眼前。
02 开始“走穴”一天,摄制组所在的西苑宾馆来了两个人,言辞恳切请刘晓庆前去河北邯郸演出。见刘晓庆不肯去,他们许诺演一场支付 50 元报酬。
这个数字已经顶得上刘晓庆一个月的工资了。她心里怦然一动。
但让她心跳加速的还在后面。连续四天一共演二十五场,每场都按50元计酬。
这样算下来总共能赚1250元啊!
刘晓庆被吓住了。要知道当时“走穴”之风已起,一些文艺团体的演员参加社会演出,每场的演出酬劳才只有区区 2 元。
但思前想后,考虑到自己正在拍戏需要集中精力,最后刘晓庆还是回绝了这个邀请。
三天之后,始终不死心的两个河北男人给出了每场 150 元“史无前例”的高价。两秒钟之后刘晓庆点头答应。
接下来她跟副导演商量,把自己的戏份调到一个星期以后,然后就和王洁实、谢莉斯、姜昆、李文华、唐杰忠、苏小明等北京文艺界的名角大腕坐上了开往邯郸的火车。
演出很受欢迎,又一再加演场次。
人生中的首次“走穴”,最后刘晓庆足足拿到了 3600 元人民币。
在 1983 年的中国,那可是不折不扣的一笔巨款。
拿到现金的刘晓庆活像叫化子捡到金条,简直不知该把钱放在何处才好。她先是把钞票从毛衣领子里放进去,可是没走两步钱就漏出来掉得满地都是。
她心慌意乱地捡起来,拍掉上面的尘土,干脆把它们绑在裤腰中间才安心。
那天晚上刘晓庆几乎一宿没睡,把钱数了又数,高兴得像在做梦一样。第二天,她让好朋友把钱存到银行,还立即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上做广告的电冰箱。
初次尝到“走穴”甜头的刘晓庆变得欲罢不能,在有过几次被无良“穴头”坑骗演完不给钱的不愉快经历之后,刘晓庆痛定思痛,开始自组团队“走穴”演出,她来当“穴头”,这样就谁也骗不了她了。
因为刘晓庆的人品、能力、号召力以及节目质量、演出态度得到演员们的一致认可,所以他们都很乐意跟着她一起“走穴”,共同发财致富。
在刘晓庆记忆中,他们最长的一次“走穴”演出创下了中国演出市场的最高纪录:每天至少六场,多的时候甚至八场,一共连演了四十七天!
如此紧密的频率,演出一场紧跟着一场,连轴转的演员们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
为了保证演员状态和节目质量,刘晓庆尽量做好后勤工作,不但三餐都送到后台,谁演完谁先吃,另外还在演出后台搭了好几张床供演员休息,好最大限度保存体力。
演员们也焕发了最大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他们轮流值班,一个人下场后再叫醒即将上场的演员起来候场。
那个时候,刘晓庆提出了一个堪与后来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媲美的口号:“每一分钟都要用来不是挣名就是挣利”,虽说不是很合辙押韵,却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在当时的时代氛围中,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解放,挣钱被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但问题是每个人都深知钱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也都需要钱,但就是不敢开诚布公地承认,并且正大光明地去获取它。
于是,刘晓庆不但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还说出了大家心里都在想却不敢明面说出来的话。在这一点上,她堪称一个勇敢的观念革新者和行动践行人!
按照这样的赚钱速度,刘晓庆很快就突破了当初为自己设定的 5 万元大关。
5万元,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那是一个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天文数字!
电影厂每月50 元的工资刘晓庆已经看不上了,而且也没有时间去单位领,她三五个月才去
一趟,最长一次是整整一年才去单位领了那么一次。
她还在北京买了房子,把四川的家人都接了过来。靠着这些积累,刘晓庆真正掘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将来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95 年,刘晓庆正式宣布下海经商,她暂时息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成了中国演艺界第一个跨界成功的“亿万富姐”。
我是仇意,欢迎关注,原创不易,点个赞再走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