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的核心

心花手中事 2025-03-26 10:34:36

表面上看,我国和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科技和军事这几个领域。

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了40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德国和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美国极为震惊和关注。

去年12月26日,我国南北同时首飞六代战机,大获成功。

在六代机上,美国起步较早,但至今为止仍停留在纸面和嘴上。而今,我国六代机的率先试飞,足惊呆美国,又气死美国。

2025 年 1 月 27 日,我国横空出世的DeepSeek以开源、低成本和高性能的优势超越了 ChatGPT,登上美国地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 APP 下载排行榜顶部。

我国的人工智能居然一度超过美国,领跑世界,这让美国匪夷所思,且满是羡慕嫉妒恨。

别忘了呀,为了阻遏和封锁先进半导体和芯片进入我国,美国不仅接二连三地出台相关政策,而且还软硬兼施丹麦、韩国等多国。可即便这样,我国不也照样杀出重围,独占鳌头呢?

不管是经济,是科技,还是军事,但凡哪个领域超过了美国,都足能让美国寝食难安、歇斯底里。

其实,这几个领域的竞争,还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内里和核心,则是人才的竞争。

一句话吧,中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

经济要快速发展,不得需要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引领和提升?

科技要突飞猛进,不得需要科技领域的杰出人才研发和创新?

军事要捷足先登,不得需要军事领域的高能人才钻研和开发?

所以,只要有各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人才在,就不愁在该领域能领跑世界。

这点,美国最有经验和发言权了。

二战,美国靠售卖军火大发战争财,但这还不是让国家持久富裕、强大一流的原因。而把各国拔尖人才抢夺和吸引过去,才是!

如回形针行动。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抢夺德国纳粹科学家而实施的一项计划。正是因为这次行动,才使得大批德国技术专家,如纳粹V2导弹的策划者沃纳·冯·布劳恩、火箭制造专家亚瑟·L·鲁道夫和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德国导弹之父"冯·布劳恩等转移至美国。

假若没有这些德国专家的一臂之力,美国要想在导弹、火箭等领域独领风骚、一骑绝尘,只能是白日做梦。

尝到了人才带来的甜头,美国便绞尽脑汁地琢磨点子,想方设法招纳吸引世界各国拔尖人才。

如富布莱特计划。

1946年,美国推出“富布莱特计划”,向全世界撒钱,吸纳人才到美国留学,然后利用各种手段留住他们。

如绿卡政策。

对于一些高精尖人才,美国更是狂开绿灯: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来自哪里,都能拿到绿卡,拿到丰厚的薪酬待遇。

如移民政策。

美国战后出台了第一部强调技术移民的政策——《1952年移民法》。该法规定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引进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人才。

之后的《1965年移民法》和《1990年移民法》又先后进行了补充。

如国家利益豁免符合。

国家利益豁免移民是美国移民法职业移民第二优先(简称EB-2)的一个特例。美国政府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对那些为美国国家利益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人士,豁免他们的永久性工作的承诺要求及漫长繁琐的劳工证申请,使他们可以直接向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请获得绿卡。

总而言之吧,美国发达富庶,科技领先,军事强盛,全是由来自世界各地杰出人才助力和贡献的结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

通过以上政策和诱惑,我国有好多学历不低、能力不凡的各类人才心甘情愿、乐不思蜀地留在了美国。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1978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留学人员约 650万人,其中约70% 选择留在海外,美国是主要目的地之一。

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报告显示,2017年,在美中国籍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超过 25万人,占全美外籍科研人才的近30%。

《自然》杂志2020年分析指出,中国顶尖高校(如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生中,约 15%-20% 选择赴美从事科研工作,其中大部分长期留美。

我国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本打算为自己服务的,可谁知,一去美国深造镀金后,不少人就一去不复返,一心一意地效力美国了。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美国能跑得比我国快,其中定少不了我国诸多留学生的付出和贡献。如2017年,在美中国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居然占全美外籍科研人才的近30%。这个数据,真的很令人震惊不解,也令人气愤悲叹。

假若,这占比30%的25万科学家是在我们中国,那么,我国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说实在的,国与国的竞争,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几个人才,尤其是各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要想发展经济、科技和军事,谈何容易?

欣喜和骄傲的是,面对美西方的打压和封锁,我们国家自己的科研人才也终于脱颖而出、一鸣惊人了,如开发出震惊美西方的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的梁文峰。

在为他祝贺和敬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想,假若像梁文峰一样的专业人才不是三五个,而是一大群、一大批,成千上万,那么,我国的人工智能必定还会再上一层楼,不,好几层楼!

前些年,我国和美国竞争,其实是三五个尖端人才和美国十几二十几万高端人才竞争。别说智慧才能了,单单力气也比不过美国。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留在美国的我国各类人才,几乎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能力非凡。

再看个血淋淋的例子吧!

梁文锋研发出震撼世界的DeepSeek之后,世界首富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赶紧也推出最新AI程序Grok 3。

你发布就发布是了,可马斯克居然让孵蛋的母鸡也一并亮相。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呀,可真气人!

发布会上,坐在C位的两张华人面孔引起广泛关注:一个是xAI联合创始人吴宇怀,杭州人;一个是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张国栋。其中,吴宇怀几乎全程主导Grok 3模型的技术讲解。

据悉,xAI团队核心成员中,超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如杨格,湖南人;戴子航,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前OpenAI员工庄军堂;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前Meta员工孙晓;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郑连民等

怎么气人的?

哎,还用说吗,外人都看出来了!

X平台上不少用户用中文写道:“今天和朋友交流,提到一个观点:大模型领域就是一群在美国的中国人,和一群在中国的中国人,相互竞争,‘打’得不可开交。问为什么openAI和xAI的中文能力这么好?因为在美国搞大模型的也是中国人啊!”

还有用户用中美奥数竞赛的图片,类比现在的中美AI竞赛,称:“最终胜利的肯定是中国。因为越来越多的美籍华人会被美国的种族主义赶回中国……”

这点,咱们,能看不出来吗?

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假若,这些科研人才都为我们国家所用,马斯克的xAI,要想研发出Grok 3,还得再等些时日,也可能只是幻想。

假若,这些科研人才和梁文锋强强联手的话,我国的人工智能,不仅是领跑世界的问题,更还会让美国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

军事方面的六代机、高超音速导弹,科技方面的人工智能,探月工程,哪一项不需要专业人才?哪一项不依靠专业人才的智慧、才能、心血和坚持?

反过来看,有人才,就会有一切。

欣喜和庆幸的是,近几年来,在外,尤其是在美的华裔人才开始回心转意了,开始思念、回归故土家乡了。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政府自2018年11月施行的“中国行动计划”。

该计划对涉嫌与中国有联系的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和起诉,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其认为的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在美国政府展开了三年多调查之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fearful)”。

次要原因则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安定团结,国家蒸蒸日上,未来可期。

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留学回国人数首次突破 100万,约8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

在美的尖端专业人才也是接二连三、义无反顾地竞相回国。

去年1月,世界知名固体力学家、美籍华裔高华健教授从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手里接过聘书,全职回国。

今年2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计算物理学家陈沪东在美40余年后,回国全职加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3月22日,屡获殊荣的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齐国君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后,也回国加盟位于杭州的西湖大学,领导一支近20人组成的“MAPLE实验室”团队。

齐国君,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联合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得主。

这些人才的回归加入,宛如给正昂首阔步的我国插上了腾飞的双翼,让美国越来越没法和我国竞争抗衡,也必定会被我国该甩得远远的,远远的!

缺少人才支撑的美国,还能走多远,爬多高?

【我是,感谢你的阅读,也希望你能点赞、评论和转发,带给更多的人知识、道理和能量!】

0 阅读:0

心花手中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