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每一部影片的上映都牵动着观众和制片方的神经。
迪士尼最新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尽管面临不少争议,但三天票房便突破了6.6亿人民币,更是成功打败备受期待的《哪吒2》,登顶全球周冠军。
这部制作成本高达20亿人民币的大片是如何在短短几天内逆袭常胜将军《哪吒2》的?
随着我们一步步揭开这背后的故事,您将会发现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因素。
两年前,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上映,该片在我们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女主角的形象与多数观众的审美相去甚远,网络评分也只达到了4.7分,成了名副其实的烂片。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影片在全球却斩获了超过5.6亿美元的票房。
这一成绩无疑让迪士尼看到了另类成功的可能性。
其实,迪士尼并未因《小美人鱼》的国内口碑惨败而退缩。
今年,他们再次推出了真人版《白雪公主》。
与前作类似,《白雪公主》同样在女主形象方面备受国内外观众诟病。
首映期间便遭遇口碑滑铁卢,网络上几乎清一色的差评更是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我们国内,《白雪公主》的评分几乎都徘徊在一星到两星之间,而在IMDb这个国际影评网站上,其评分也仅有2.3分。
尽管在国内票房惨败,北美本土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白雪公主》在北美三天即狂揽4300万美元,加上其他市场的收入,总票房在三天内便突破了9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亿。
这对于一部全球观众都认为的低质量烂片来说,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倍感意外。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白雪公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亮眼的票房成绩?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票房领导版图上的竞争对手。
《哪吒2》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影片,原本占据了有利的市场位置。
它在上映初期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但在面对《白雪公主》的猛烈攻势时却稍显逊色。
在上周票房战中,《哪吒2》早在第十一周便丢掉了全球周冠,当时,被奉俊昊执导的《编号17》成功超越。
虽然《编号17》在口碑和质量上赢得了大批观众好评,但因其题材较为小众,上映第二周票房便断崖式下跌,这使得《哪吒2》的竞争压力并未有所减弱。
面临这一现实,迪士尼制作团队显然早有准备。
通过大量的市场宣传和广告投放,使得《白雪公主》在北美当地成功抢占了观众的目光。
尽管影片本身争议不断,但通过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加之错位竞争的策略,使得票房成绩稳步上升。
这一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仅让《白雪公主》票房成绩喜人,更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尽管首周票房成绩亮眼,但《白雪公主》未来的票房走势并不被看好。
口碑和影片质量的低迷将是其未来票房增长的桎梏。
综合多方市场预测,该片的全球最终票房难以突破4亿美元(约29亿人民币),而其高达20亿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已然成为片方的巨大负担。
因此,即便《白雪公主》短期内在票房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片方最终仍可能无法避免亏损。
《白雪公主》的案例再次验证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影市场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影片本身的质量,市场策略和观众心理的把握同样重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票房成功是否能够掩盖影片质量的不足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您认为未来迪士尼真人电影的市场走向会如何?
在潮水般的舆论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口碑与票房的背离现象?
欢迎留下您的看法,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