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的造反行动,少数能成功的造就出一番伟业,大多数失败的则以悲剧告终。然而有一案例却是那么的别具一格,此人被誉有张良之才,手握二十几万重兵,却仅仅造反三天即兵败身死,徒让后人唏嘘不已,他就是钟会。
钟会
钟会字士季,是魏太傅钟繇的幼子,从小就聪慧异常。钟会五岁的时候,钟繇带他去会见了当时的中护军蒋济,蒋济一见钟会就觉得他“非常人也”。长大之后更是勤奋好学,博识多才,经常夜以继日的研读各种学问,造诣颇深。弱冠时,就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并知名。
正始年间开始入仕,任秘书郎,后迁尚书、中书侍郎,时把握朝政的司马师很赏识钟会的才能,称其有“王佐之才”。正元二年(255年),毋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叛乱,钟会随司马师东征,主管机密事宜。不久司马师就骤亡于许昌,魏帝想要趁此夺取司马昭的兵权,后由钟会设谋,一举粉碎了魏帝的意图。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叛,司马昭率大军前往寿春平叛,钟会再次随行。在此次的平叛过程中,钟会的出谋划策最多,因此越来越得到司马昭的宠幸,时人都把他比作汉之张良。由此可见钟会极具智谋,并且在之后的灭蜀之战中也体现出其出色的指挥作战能力。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为了提高自身在魏国国内的威信,决定举兵攻打蜀汉,任命钟会为主将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一路凯歌高奏,很快就夺取了汉中,与姜维在剑阁对峙。后来邓艾从阴平出奇兵,率军绕过剑阁来到绵竹,击杀诸葛瞻,迫降蜀汉。姜维听说刘禅已降,于是也率军投降了钟会。
邓艾
平蜀后,因为邓艾承制专事,于是钟会就上书说邓艾有反状,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也上书说邓艾有所悖逆,朝廷因此就下令将邓艾用囚车押运回京。司马昭怕邓艾不服命令,就让钟会进军成都,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钟会忌惮的只有邓艾,邓艾被押走后,大军就都归钟会统率了,一时威震西土。钟会自认为功名盖世,精兵猛将都归自己管,不愿再为人下,况且功高震主,难免兔死狗烹,遂和姜维密谋决计造反。
进入成都第二天,即正月十六,钟会就召集了魏国的各位高级将领和蜀国官员,假造郭太后遗命,意图起兵废掉司马昭。然而诸将领并不跟从,于是钟会就把他们都囚禁起来。内中有个叫胡烈的将领,想了办法在军中传布了一条消息,说钟会挖了个大坑,要把魏国士兵都坑杀埋掉。这条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军,每个士兵都广为知晓。于是士兵们自发组织起来,在正月十八这天发动叛乱,钟会和姜维很快就死在了乱军之中。
从正月十六起事到正月十八失败,前后就三天时间,钟会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武将谋反持续时间最短的尴尬记录。究其原因,钟会在起事之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主谋本人也几乎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和规划,而是临时起意仓促起兵。对于将领也没有花时间去争取和拉拢,而是采用最粗暴的方法将他们全部软禁起来,之后也没有把他们杀掉以绝后患。同时,针对军中的魏兵大多都是关中人,心恋旧土,钟会也没有想办法去安抚军心,而是放任谣言流传。因此在没有取得全国全军上下支持的情况下,失败自然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