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新湖南 2025-02-23 07:00:41

龚梅

近年来,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女性就业比例稳定增长,托育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托育市场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既有高质量的专业托育服务机构,也有条件相对简陋的家庭作坊式托育点,亟待进一步提升托育整体质量。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是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标准化设施设备配置、强化人员资质认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和监督评估体系,可为孩子们提供更为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孩子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并给予充足的情感关怀和支持,激发他们的潜力,使其具备健全人格。

完善托育机构标准化管理。加强托育服务标准研制。为保障儿童的安全与健康,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经或正在制定一系列服务质量标准,但有待进一步细化。比如《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为托育机构提供了设立指南,规范了行业准入门槛,但对于不同托育形式的服务标准、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师资条件、个性化照护等尚缺乏具体的指导意见。加强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提供优质托育服务的关键,所有直接接触儿童的工作人员都应持有相应资格证书,比如幼师证、保育员证等。同时,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教育,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育儿知识和技术。加强托育机构日常运营管理。标准化管理意味着每一个工作流程都有章可循,从入园时的身体检查到每日膳食安排,再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策划,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按照既定标准执行。托育机构可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服务透明度,让家长更放心。

提升托育机构个性化服务质量。尊重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提供托育服务过程中,应通过与家长深入沟通交流、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为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定制化教育方案。在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特点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专属教育计划,这种定制化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包括教学方法的应用。比如,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可安排更多户外探索类活动;对于内向腼腆的小朋友,可多给予其表达自我的机会,帮助增强自信。例如,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针对6个月至1岁、1岁至2岁、2岁至3岁等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身心特点,设计了早期发展感统运动教室、多功能教室、绘本馆等多个专业功能室,满足了各阶段婴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注重情感关怀与心理支持。托育机构应努力营造充满爱与温暖的氛围,让孩子在这里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馨。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孩子,老师应及时给予安慰和引导,教会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促进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融合。树立标准化和个性化融合的办托理念。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稳定可靠的框架,后者为前者注入活力与创新元素,两者共同作用于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缺一不可。注重资源共享。在保证标准化基础上,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流通和协作配合,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以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推行的“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社区资源以及家长资源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入户指导以及临时托育服务等,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支持。灵活调整托育服务策略。托育服务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保持策略灵活性,适时进行调整。在城市地区,可更多关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工作;在农村地区,则应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比如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通过实施“家长学校 养育未来”项目,建设多个乡镇养育中心,打造系统性的从业人员培训标准与课程体系,为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婴幼儿照护积累了实践经验。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省儿童健康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秘书。本文为湖南省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湖南省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结构优化研究(23ZDB07)阶段性成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