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旨,挖平梁启超祖坟,李鸿章照做后,却被梁启超连声称赞!

寒袖 2023-12-29 10:05:19

康有为、梁启超逃走后,慈禧震怒,命令李鸿章把康、梁的祖坟给掘了!李鸿章拿不定主意,毕竟掘人祖坟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事件,李鸿章的幕僚唐绍仪当即站出来反对,他说:掘人祖坟,形同禽兽!

大清的末期,面对列强的欺凌,洋务派大臣以李鸿章为首,努力进行自我振兴。北洋舰队崭露头角,甚至被誉为亚洲第一舰队。

然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大清的期望。这场战争的失败,让大清从亚洲的霸主沦为软柿子,成为人们戏谑的对象。为了挽救这一颓势,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学子提出了继续战斗、耗尽敌人的战略。

然而,清政府为了稳固自身的统治,却选择屈服,签署了马关条约,将领土割让给列强,让国家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戊戌六君子及其支持者的强烈反感。他们对清政府的软弱感到愤怒,认为应该继续抵抗,不应妥协。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意识到,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于是,戊戌变法悄然展开,他们鼓励私人企业,翻译西方先进书籍,废除八股文,裁减冗官,取消无用的官员。

然而,这场改革势头刚刚展开百天,就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慈禧看到变法的势头日益强大,开始对光绪帝实施软禁,加强打压维新派。光绪帝虽然有改革的愿望,但在慈禧的控制下,最终无法推动变法的深入进行。

在维新派寻求外援的徒劳努力中,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和失望。康有为和梁启超转向袁世凯,寄望着他们的支持,但这却成为他们最大的失算。

袁世凯在关键时刻背叛了维新派,将他们的计划泄露给慈禧。这一背叛导致戊戌政变的爆发,众多维新派成员遭到清算,大多数人都被处决。

康有为和梁启超幸运地逃过了这场浩劫。在混乱之中,梁启超劝说同伴谭嗣同逃离险境,希望他能够躲过政变的阴影。

然而,谭嗣同却坚信变法的路上不会有不牺牲者,拒绝了逃亡的提议。这个决定让梁启超既敬佩又感到悲凉。

他对谭嗣同的牺牲和坚持深感感动,但也因此感受到了这场挫折所带来的沉重。政变爆发后,梁启超不得不寻求庇护,他冒险闯入了日本领事馆,希望能够在异国得到庇护。

幸运的是,他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有一定的交情。伊藤博文出于人道主义和对梁启超的了解,决定将他护送至日本,为他提供庇护。

梁启超在情急之下,剪了辫子,假扮成猎户,潜行至天津,最终登上了日本军舰“大岛号”,安全抵达日本。

然而,这并非逃亡的终点,而是开始了他十余年的流亡之路。在异国他乡,梁启超始终怀抱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变革的期盼。

在大清境内,慈禧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报复行动毫不手软。她下令李鸿章挖平梁启超的祖坟,意在以此惩戒他们。

李鸿章作为朝廷重臣,接到这一旨令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对传统的践踏和名节的亵渎,内心颇感不安。

一天,李鸿章与幕僚唐绍仪在书房里,他神情凝重地望着窗外。窗外是一个静谧的庭院,阳光洒在青石板上,却无法消除他内心的烦躁。

唐绍仪小心翼翼地开口:“鸿章大人,此事或许可为之?”他不忍看到李鸿章为难的模样。

李鸿章沉吟片刻,抬起头看着唐绍仪:“挖人祖坟,断非良策。这种行径不但有损名节,也会令天下人耻笑。唐先生,你说呢?”

唐绍仪沉默片刻,缓缓道:“掘人祖坟,的确有损于我大清的传统礼仪,更是一种侵犯至上的行为。这不仅会引起百姓的不满,也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

李鸿章叹了口气:“是啊”他轻轻合上手中的文书,神色间透露出一股无奈和不安。

李鸿章心知此举可能引起更大的非议,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另辟蹊径。或许是为了朝廷的荣誉,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名节,他开始默默筹划着一条不同的路。

面对慈禧的命令,李鸿章内心十分矛盾。他作为大清的一员,理应忠诚于朝廷,但同时又明白这种行为会引发舆论的谴责。李鸿章冥思苦想,最终斟酌出一条妥协的办法。

于是,在慈禧下令挖掘梁启超祖坟后,李鸿章并未按命令执行。相反,他在执行时将所挖掘的“祖坟”局限于无主的孤坟,以此维护了自己的名节,同时也避免了对朝廷的背叛。这种行为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大臣来说,既保全了朝廷的面子,也维护了他个人的清白。

梁启超在流亡途中得知了这一事件后,对李鸿章的智慧和谋略赞叹不已。他为李鸿章能在这种困境下化解危机而感到敬佩,也为他不愿随波逐流,保留了一份廉洁和自律而感到欣慰。

8 阅读:5845

寒袖

简介:帘卷风吹点滴晓。叶飘零,鸟虫嚣,争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