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台北阳明山官邸,时年88岁。
纵观蒋介石的一生,他在军事、政治和外交方面都曾经产生过十足的影响力,至今外界对于老蒋的评价都是有争议的。
在蒋介石的葬礼上,许多人前来吊唁,宋美龄哭的泣不成声。
就在所有人都难过之际,宋美龄的秘书扶着一位老人走了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他,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显得非常惊讶,他就是张学良,一个被蒋介石囚禁多年的人。
张学良来到蒋介石跟前,俯下身轻轻地抚摸着水晶棺,他也已经是高龄,在抚摸的时候手有些颤抖,神情凝重,谁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什么心情。
在做完这些后,张学良送上了挽联,上面写道:挽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这十六个字理解下来,正是他与蒋介石的复杂关系,不过也有人说,这16个字不足以写尽两人的恩怨。
不难看出,张学良的到来引发现场不小的轰动,那么张学良和蒋介石之间有着什么恩怨呢?
1.志同道合的“伙伴”
1928年6月的一天,沈阳皇姑屯车站轰然大响,一代“东北王”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此人就是“少帅”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
此后张学良开始走上前台,主政东北,他从小在战火中长大,支持起东北的时候丝毫没有压力。
更重要的是,张学良非常爱国,日本在东三省的嚣张跋扈让他感到深恶痛绝。
蒋介石也是这个时间段与张学良相识的,当时蒋介石想拉拢张学良,不惜派代表到东北拜祭张作霖,安慰张学良,期间对待张学良的态度也非常“热情”。
不久后,张学良也被“打动”,随后做出“换旗易帜”的决定,正式归入国民政府麾下。
然而从认识蒋介石开始,张学良的人生轨迹就开始发生改变。
张学良,1901年生,外号“少帅”,著名爱国将领。
1930年,张学良被老蒋任命为东北司令,掌管东北,此后两人也结为异姓兄弟。这一年,张学良29岁,老蒋43岁。
同年,国民政府内“反蒋”呼声愈加响亮,面对阎锡山等势力集团的打压,蒋介石并不占优势。
众所周知,蒋介石也出身草根,他是一步步站起来的,当年也是非常艰难的。
后来蒋介石频频落入的下风,在生死未卜之际,张学良决定出手。
他公开表示:“反蒋联盟过于松散,哪怕打败南京政府,也势必会陷入内斗;蒋介石虽不完全可靠,可较之反蒋联盟,稍胜一筹。”
说完这些话,张学良派出10万精兵援助蒋介石,不久后蒋介石成功击败反蒋联盟,稳固了他的地位。
其实张学良帮助蒋介石,不是为个人,张学良是为了能够早日统一全国,他不想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对于蒋介石而言,张学良能帮助自己,不愧是他的“好兄弟”,后来蒋介石和张学良说,只要是自己有的,都可以给予张学良,甚至还表示让张学良站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当时蒋介石对张学良确实不错,甚至还让他当蒋经国的“老师”。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之前一直在苏联读书,由于时间过长,因此蒋经国也适应了那边的生活,但儿子始终是中国人,为了让他熟悉中国,蒋介石就将他叫了回来。
回来后,为了让蒋经国尽快适应中国,就介绍张学良与蒋经国认识,因为这两人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处起来也比较融洽。
当时两人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有见面,但双方都知道彼此。
有一次两人离得很近,张学良提议两人见一面,但蒋经国拒绝了,张学良表示理解,毕竟当时自己还有‘左倾’嫌疑,见了恐怕他不好。
新中国成立后的端午节,张学良听说蒋经国陪同蒋介石在高雄过节,再次提出见面,但蒋经国又拒绝了,因为蒋介石的原因。
1957年,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态度好了一些,蒋经国便开始张学良往来,蒋经国经常关照张学良,后来回忆起张学良,蒋经国说对他的印象挺好,后来他也一直如此。
1960年,经蒋经国及宋美龄二人联合努力,张学良得以留在台北。
在此之后,两人的往来更加密切,蒋经国一有空就去看张学良,两人在某些观点上一致,相处的非常愉快。
当随着蒋经国职位的提高,事情也变得多了起来,为了自己的身份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张学良与蒋经国定下“君子协定”,约定二人不再频繁见面,仅半年一见即可。
这里不难看出,后期蒋经国与张学良的相处非常小心翼翼,张学良似乎被“囚禁”,没有人身自由,其实这还得从蒋介石和张学良二人的恩怨说起。
前面说到,蒋介石对于张学良的“投靠”非常开心,两人也称兄道弟,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事情的走向就开始不对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给中国东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此祸事的发生,和蒋介石脱不开干系。
当年日本实施侵略阴谋,在我国的国土上无恶不作,而国民政府及东北军实施“不抵抗主义”。
在此期间,蒋介石被外界辱骂,是他的不作为,导致整个东北陷入不可挽回的地步。
据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年后,有人依旧这么说蒋介石,但白发苍苍的张学良却将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试图替蒋介石撇清在这件事上的关。
他说:“中央给我下达过指示,让我‘相应处理’,意思让我自己判断,中央不负责,所以‘九一八’事变的责任由我承担。”
他还说:“我根本没想过日本人会大规模进攻华夏,当时我没有及时作出的反应,是我的原因,和蒋介石没有关系。”
尽管他这么说,但外界不买单,如果非要说他不出兵不阻止,那也一定是蒋介石的命令,不可能和蒋介石没有关系。
后来还有人翻出了当年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电报,句句都在暗示张学良“勿要冲动、避免扩大风潮”,张学良为蒋介石辩护不成立。
事实上,张学良一直拿蒋介石当挚友,他的目标一直都是希望祖国实现统一,他一直相信携手并进就能完成“共同”心愿。
然而张学良还是太过天真,他没想到蒋介石后来是个非常自私的人,一切只为自己的利益,昔日的好兄弟最后走上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2.西安事变,反目成仇
随着日本人侵略的地区越来越广泛,张学良知道再不改变就要出大问题了。
1936年,张学良奔赴洛阳,企图劝说蒋介石抗日,当时蒋介石一心只为“清剿”中共,认为只有将国内的矛盾处理好,对外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
数日后,蒋介石召见东北军与西北军将领,打算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他们参与“剿共”战斗,也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
蒋介石指着两人说:“倘若你们违背我的命令,那么中央就不得不用相应处置惩戒你们。”
殊不知蒋介石此举直接惹怒了张学良,他决定不再容忍,算起来,他已经忍了五年,随后发动西安事变,把老蒋扣在自己手中。
张学良调整好心态后,又找了一次蒋介石,他苦口婆心地说道:“蒋公,日本人在我华夏土地步步紧逼,东北沦陷,华北危急,真的已经到了关乎国家存亡的紧要时刻!只有我们团结一致、一致对外,将日本人赶出中国的领土,才能安内啊!待到那时,您再谋统一也不迟啊!”
蒋介石依旧无动于衷,大骂张学良:“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中共那一套,我比你清楚!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是中共!”
张学良后来又请杨虎城去劝蒋介石,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和的杨虎城告知“捉蒋”部队蒋介石的消息,后来他们突袭了蒋介石居所,毫无准备的蒋介石根本来不及跑,落入孙铭九等人手中。
随即,刘鼎依照张学良事先布置,第一时间向中共发出“联合抗日”的电报。
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消息后迅速召开会议,并组成以周总理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等人见面,处理“西安事变”后续事宜。
而在西安的一个卧室里,传出了激烈地争吵声。
老蒋怒气冲冲地坐在沙发上,一脸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张学良,他说:“张学良,我向来待你不薄,你今日为何要害我!”
张学良说:“大哥,我不是在害你,而是在救你!”
“现在日本人横行霸道,祸国殃民,大哥充耳不闻,为一己私利,出卖国家,出卖民族。”
“大哥,你要再不行动,定会像秦桧那样,遗臭万年,成为民族罪人!”
蒋介石根本不听,大喊道:“你懂什么,攘外必先安内!”
两人越吵越凶,甚至响起了推搡的声音,门口的侍卫听到后赶紧进去拉开了。
张学良终于看清了两人的目标根本就不一样,张学良是为了抗日,而蒋介石则是为了自己。
随着西安事变的发生,很快传遍全国,蒋介石也知道自己再没有“还手之力”,只能被迫接受安排,计划启辰南京。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学良表示要亲自送他回去,殊不知这一趟搭上了他的一辈子。
第二天,张学良诚心诚意地和老蒋说:“当今之世, 委员长依然是中国的领袖,今后仍要做我们的领袖,只要委员长能改变态度,采纳意见,我将亲自护送委员长回南京。”
不久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通电全国,向大众说明了西安事变的目的:“西安事变完全是‘为民请命’, 决非制造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国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
后来这句“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似乎成真了,也反映了张学良或许早就猜到了自己接下来要经历什么。
原来张学良之所以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并不是大家所认为“赎罪”,或是看在兄弟情深,而是他害怕路上出意外,他一定程度是了解蒋介石的。
他知道蒋介石不是个善罢甘休的人,他一路护送就不会的出现问题。
也正是因为他这一举动,才让国共两党能顺利合作,一致对外,也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评价。
同理他也知道,以蒋介石的性格,必然不会放过自己,在他会南京的路上他就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后来果不其然,老蒋确实没有放过他,他这一去就失去了整整54年的自由,曾经亲如兄弟的两人反目成仇。
3.蒋介石到死都不放过他
在回南京的路上,蒋介石面无表情。
回到南京后,蒋介石二话不说,直接下令软禁了张学良,走了一遍从“审判”、“特赦”、到“严加管束”的流程。
再次期间,张学良毫无怨言,统统就接受。
后来蒋介石动了杀心,但他的老婆张美龄极力阻止,说道:“当年要不是学良出面,你早死在西安了!”
听了他妻子的话,蒋介石才留了张学良,后来将他送进了监狱。
1936年12月底,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判处10年有期徒刑,在贵州服刑。期间,张学良多次被秘密转移,生怕被人找到。
面对这些“罪名”,张学良始终没有怨言,有一天他妻子与他闲聊,问他:“当年你是多么的风光,如今这幅模样,你后悔吗?”
张学良眼神坚定地表示:“我为什么后悔?我让老蒋停止内战,全民族共同抗日,用我一人换民族复兴,我从未后悔过!”
就这样他在贵州服了十年的刑,后来蒋介石又命令人将他秘密送到机场,而他什么都不知道。
到达机场后,他问旁边的人:“兄弟,我们去哪里?”
对方回答:“去台湾。”
张学良扭过了头,看向了周边,嘴里喃喃自语:“台湾,台湾...”
旁边的人开始督促:“将军,上飞机吧。”
张学良:“别急,让我再看一眼故乡的方向...”
其实张学良怎么会不知道,一去台湾,蒋介石又会软禁自己,他可能这辈子都回不了大陆了,事实上他想的一点都没错,他到死都没在回过大陆。
在台湾,张学良住着大房子,也有家人陪伴,但就是没有自由,这对于他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比死了还难受,他也曾试图缓和两人关系。
1956年4月5日,老蒋过生日,张学良托人送去一块手表,寓意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希望蒋介石能放下。
不久后,老蒋回了一份日历送给他,张学良一看就明白了,蒋介石不会放过他,日历上面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正是西安事变当天。
当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20年,蒋介石还如此憎恨张学良。
直到1975年4月,蒋经国来找张学良聊天,这次之前,他抱有幻想蒋介石能放过他,但从这里开始,张学良心灰意冷。
抛开蒋介石不说,他的儿子蒋经国与张学良的关系还不错,上面又提到,蒋经国对张学良是很照顾的。
对于是否给张学良自由,蒋经国其实是愿意的,因此在1975年4月他询问了付父亲关于释放张学良的问题。
当时蒋介石的身体已经非常差,也将时日不多,当时蒋经国凑到父亲的病榻前,轻声问:“父亲,张学良该如何处置?”
听到这话,蒋介石挣扎着抓住蒋经国的手,一字一句叮嘱他道:“不、不可,放虎归山……”
直到1975年4月5日,台湾传出消息,老蒋因病去世。
蒋经国来到张学良住处,将蒋介石的话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蒋经国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事不成便算了,我不难为你,还要感谢你。”
蒋介石死后第4天,张学良来到蒋介石灵堂祭拜故人。
后来蒋经国虽然没有“放过”张学良,但对他更好了,只要不过分,蒋经国都帮他办,甚至还特地为他安排了一次金门之旅,让张学良能在阔别大陆30余年后,用望远镜远眺那片他所热爱的土地。
1988年,蒋经国病重去世,张学良听后非常难过,亲自到灵堂祭拜他。
随着蒋经国的逝世,经过张群等多位老友的呼吁,台湾当局1990年将张学良释放,被禁足了54年的老将军获得了自由。
但是他依旧没能回大陆看一眼,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2001年10月15日,享年101岁的张学良将军走完了他百年的人生历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用一人换整个祖国的安稳,这种大义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