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越来越容易打到“臭车”,相关话题近日引发网友热议。
网约车平台滴滴12月23日晚发布公告称,滴滴将开展“异味车”治理,通过上线拉黑异味车功能、对车内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暂停服务培训学习等办法,提升乘客的用车体验。对平台而言,“拉黑”大法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怎么个拉黑法呢?滴滴给出的方案是,乘客可在APP上点击选择“未来12个月内不乘坐该车辆”。简单说,你车臭,那我一年内都不坐你车了。打车打到“臭车”的概率更高了,这个我深有体会。上周五晚跟家人外出吃完饭打车回家,一坐进车内就闻到了明显的异味。好在路程不远,车窗稍微开点透透气,忍个十多分钟就到家了。如果要在车上坐半小时甚至更久,我不知道能不能忍下去。社交平台上搜索有关网约车卫生状况不佳、车内有异味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夏冬两季。因为这两个季节都要开空调,通风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冬天,冷风刮得脸生疼,司机不爱通风透气,气味就上来了。乘客花了钱,却要忍受车内难闻的气味,乘车体验大打折扣,滴滴给乘客不坐“臭车”的选择权,符合基本的市场运行法则,没啥毛病。这也能倒逼司机在服务上多下功夫,比如勤搞卫生、多通风。车里有异味,说白了就是卫生状况不好,包括司机的个人卫生以及车内的卫生。但凡司机自己稍微拾掇下、车内每天擦擦洗洗,不出车时开门透透气,也不至于有太大异味。滴滴也提到,要给服务好的司机正面激励。用胡萝卜+大棒治理“臭车”,表面看起来天衣无缝,但很多人担心,比起奖励,司机受到的压力要大得多。我不知道滴滴的算法是如何运行的,会不会给乘客选择12个月不坐的“臭车”降低派车权重等隐性处罚,导致他今后接单越来越难,就跟外卖员收到差评一样。若是这样,平台就有些苛刻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网约车在国内发展十来年了,有关“臭车”的集中吐槽,主要出现在近两年,也就是公认的网约车最“卷”的两年。市场竞争激烈,网约车司机收入下滑——有媒体报道,即便在一线城市,司机每天跑十多个小时,每月纯收入也只有六七千。服务自然大不如前。不少媒体都报道过“睡在车里的网约车司机”,有的司机三四天才回趟家洗澡休息,后备箱里装着行李和吃的,平时就在车上咪觉、在路边洗漱,每个月有近20天是睡在车上的。这样的车能不“臭”吗?可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多接单多出车,谁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困在一辆网约车里呢?一辆辆“臭车”背后,是一个个疲惫不堪的灵魂,以及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家庭。可不管市场竞争如何激烈,平台受到的影响似乎不大。30%是网约车佣金抽成约定俗成的上限。有媒体调查发现,平台抽成比例被精准控制在了29%。很多司机都抱怨抽佣过高,而平台拉拢乘客用的发优惠券、打折等费用,却要司机来承担。若把给乘客的优惠计算在内,平台抽成比例超过了40%。司机难以赚到钱,沦为给平台赚流水的工具,哪还有什么服务可言?平台在给乘客选择权、敦促司机改善服务之外,还需要在抽成方面适度让利,让更多司机拿到体面的收入,让他们有更多动力去“卷”服务,而不是一味低价拉客,拼时长赚钱。不然,专项治理“臭车”短期内或许有效,时间一长就又恢复原样了。
咋的 海鲜司机在车里睡 车上有臭味?你们不想想 你们花的多少钱 打的是什么车?你要是打专车,打豪车,对吧?肯定没味儿。你咋不打呀?说白了,不就是为了省钱吗?那司机睡车里边儿为了啥呀?也为了省钱呀。凭什么你们省钱就行,司机省钱就不行呢?那么多事儿,还开热风开空调,你们花这点钱觉得配吗?打的最便宜的车,花了最少的钱,你还想享受最高的服务?你们觉得你们这些乘客有那个脸吗?脸比屁股都大呀?司机拉100块钱 平台抽走29%!除了工本儿钱 司机能捞啥钱呀!你们凭什么享受最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