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衣食住行等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优化。
在社交方面,越来越多地人开始接受线上交友,如今的人们已经将要微信当成了交友的“敲门砖”,有了微信好友便有了一个朋友。
社交软件的初衷在于满足人们的线上交流需求,微信发展至今,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功能。
如微信支付、微信红包、充值购物等等,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使得人们将现实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转入了线上。
微信朋友圈功能类似于QQ动态,用户可以在朋友圈发布内容,好友都可以看见。
这相当于是一个平台,台下是你的好友们,而你站在台上发言,朋友圈功能使得人人都有“上台说话”的机会,将自己的发言公之于众。
有的人借助朋友圈发布通知,有商家利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而普通人对于朋友圈的应用大多停留在分享日常、表达心情这方面。
可以说,朋友圈几乎算得上是一个人人生的缩影,遇到那些分享欲特别旺盛,每天都要发朋友圈的人来说,你几乎可以从朋友圈里拼凑出他的生活轨迹。
于是,我们能从一个人的朋友圈中了解他这个人,而真正厉害的人,连朋友圈都不一样。
从不炫耀资本朋友圈的“平台”性质,使得人人都有面向大家发言的机会,这对于喜欢炫耀、攀比心重的人来说无疑是“正中下怀”。
朋友圈中总有那么些人打着分享的旗号炫耀自己,甚至于发布一些华而不实的动态博人眼球,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来是为过度包装,为的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真正有层次的人,即便有再多炫耀的资本,也不会在朋友圈宣扬。
他们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也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炫耀本就不是一件好事,说白了只是为了满足人内心的欲望而已。
虚荣心其实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能很好地控制,光环加身时,谁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轻飘飘的感觉。
朋友圈分享一些日常,得到别人的羡慕就是一种满足,这其实无可厚非。
但那些在朋友圈炫富、弄虚作假的人,他们诠释着什么叫线上与现实的差距,什么叫“照骗”,这种行为都是高层次的人所不齿的。
从不发牢骚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制定了高要求、高标准。
人们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负面情绪也时常涌上心头,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凝聚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情绪崩溃。
你总能看到一些人在朋友圈里骂骂咧咧,或是阴阳怪气,或是指桑骂槐。
所谓“现实中唯唯诺诺,网络上重拳出击”,打字谁都会,隔着屏幕别人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在朋友圈里发发牢骚似乎也无伤大雅,还能发泄情绪,于是一些人就将朋友圈当作了垃圾桶,种种情绪垃圾都往里倒。
真正厉害的人,喜怒不形于色,是比较有城府的,不会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情,不会让别人知晓自己的经历等等。
在朋友圈大发牢骚,唠唠叨叨,说明这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以年轻人居多。
情绪是会感染的,坏的情绪带来坏的情绪价值,当一个人长期在朋友圈骂骂咧咧,他的朋友也将逐渐将之过滤。
不怎么发朋友圈其实,朋友圈的使用人群更倾向于年轻化,这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年轻化,也是心态上的年轻化。
而年轻的代名词,包括了奔放、激情、浮躁、情绪化等等。
真正厉害的人,其实不怎么发朋友圈,他们的分享欲并不是那么强,更多的是回归于现实生活,只是偶尔在朋友圈抛头露面。
常发朋友圈的人,一来分享欲比较强,二来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自己。
很多人已经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了线上,线上的各种社交、分享软件都有他的影子,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一方面线下又不愿“走出去”。
真正厉害的人对于朋友圈这个功能,其实并不太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很多地寄托在线上,联络感情、寻找寄托,都是通过线下的活动进行。
线上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当然,这并不是说发朋友圈有多么不好,而是人们应当多分一些精力在线下生活。
朋友圈能基本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爱发朋友圈的人来说,我们能基本通过朋友圈看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从而了解他的性格、三观等等。
朋友圈也是一个照妖镜,无数的奇葩存在其中,也看得人眼花缭乱。
生活就像是煮稀饭,火开大了会煮成一团浆糊,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分享欲,但又不能过度放纵这种欲望。
线上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但话又说回来,线下也能做很多事情,交友这方面,终归要回归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