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许昌地下抗日县长蒋介民烈士身份认定引关注

观察室大揭秘 2025-04-25 18:03:33

——蒋介民侄女郑维忠与以蒋介民女儿蒋晓慧为代表的直系亲属共同发声

家属呼吁为抗战英烈正名,弘扬民族统一战线精神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段尘封的历史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郑维忠作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小宫村郑氏家族后裔,近日代表已故地下抗日县长蒋介民的亲属,向许昌市政府提交公开申请,恳请为这位“以身许国”的共产党员、原许昌县县长追认烈士身份,并对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贡献给予公正评价。

“不在抗战中死去,还要在什么时候死去”

蒋介民(1899-1945),1921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于北平朝阳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营救李大钊行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以国民党党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历任晋察冀边区五台县县长、晋察冀边区政府司法处处长等职。1944年许昌沦陷后,蒋介民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许昌县地下抗日县长,在日伪政权的高压围剿下组织抗战,直至1945年8月17日——听闻日本投降消息后病逝,终年46岁。

据国民政府1946年发布的《褒扬令》及当时《新民日报》《建国日报》的公开报道,蒋介民在任期间“抱以身许国之精神,履险犯难,百折不回”,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蒋介民多次遭受日寇汉奸跟踪围剿,身体遭受严重摧残,仍坚持领导许昌县的抗日斗争,不避以劳猝死,不幸为国殉难。病逝前,他仍嘱托同僚“以国事县政为念”,变卖个人积蓄十万余元支援抗日活动。其事迹被国民政府认定为“对抗战尤多勋绩”,成为少数获国家级褒扬的抗日志士之一。

80年未解的“身份之困”

然而,蒋介民的共产党员身份及其历史贡献在战后长期未被明确认定。家属反映,自上世纪60年代起,其子蒋晓伦、警卫员宋玉昌等人多次向河南省政府申诉,但因历史原因始终未果。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家属再度向许昌市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交烈士评定申请,但相关部门以“牺牲情节需壮烈”(如战场阵亡)为由未予通过。

近年来,随着抗战史研究的深入和两岸档案的公开,蒋介民作为“跨党党员”的特殊经历逐渐清晰。晋察冀边区原宣传干部胡开明(曾任中顾委委员)曾出具证明,证实蒋介民在晋察冀时期以“个别关系”与党组织单线联系;许昌市组织史记载,其党籍由北方局情报负责人王世英通过沈东平恢复。许昌市干部监督科亦回复称:“未发现蒋介民有不利于党的行为。”

家属呼吁:以历史眼光还原英雄本色

蒋介民亲属表示,其家族为抗战付出巨大代价:蒋介民病逝后,妻子郑莲塘携幼子逃亡途中被迫将遗腹女送养,晚年仅求与丈夫遗照合葬;其父蒋自珍因提及“儿子与陈赓交好”在1953年被错杀;子女因“蒋介民”之名在特殊年代备受磨难。

郑维忠强调,蒋介民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者”,国民政府《褒扬令》是对其抗战功绩的法律认定,与烈士评定并不冲突。“若因历史身份问题忽视其贡献,既不符合‘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共识,也不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烈士褒扬条例》,烈士认定需满足“在保卫国家、公共利益中牺牲”等条件,而蒋介民“积劳病故”是否属于“主动献身”范畴可能存在解读差异。但家属提供的《褒扬令》附件明确记载其“为抗战耗尽心力”,律师认为可作为重要佐证。

目前,许昌市政府暂未就最新申请作出公开答复。社会各界期待,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能以民族大义高于一切的视角审视复杂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人物,推动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衔接。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0 阅读:5

观察室大揭秘

简介: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