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类刚刚开始送人进入太空的时代,科学家们就讨论过文明在这个宇宙中的等级。
1964年,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不断加深,一边是望远镜的“亲眼”见证,一边是太空竞赛下苏联航天员率先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畅想关于外星文明的想象。
而当时,苏联的一位叫做尼古拉·卡尔达舍夫的天文学家用宇宙智慧生物对于能源的控制程度,划分出了“I”“II”“III”三级宇宙文明等级,并将这个文明等级体系称为是卡尔达舍夫等级。
说人话,就是利用各种能源的效率及方式,决定了这个文明在宇宙中能走多远。
当然,古代社会或者原始社会,说白了,就是烧开水和扔石子的方式不够高明,能源的利用及转换为其他有益形式的手段太匮乏,才造成生产力低下的。
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其实就是建立在人类对电能,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高利用程度上的,畅想一下,如果下一秒家里就停了水电气,街上的车子没了油,我们的现代便捷式城市生活就完全乱套了。
那么2022年的情况,疫情依旧肆虐,俄乌战争持续,周边国家加强军备,能源产出及运输不畅,能源价格高企,全球的能源正处于向稀缺状态过渡的阶段了。
难道全球真的进入了一个能源荒的时代?
一.疫情时代的能源供应链短缺
其实,全球范围内的多重危机是互相链接、互为因果的:近几个月来,全球海运的短缺开始影响供应链,导致一些超市的食品和其他商品的库存不足,加油站则没有足够的燃料来满足需求,进而促使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扬;久控不止的新冠疫情则加重了各种短缺;而疫情失控、经济滞涨、能源短缺则给英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间接地导致了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问题。
随着全球中产阶级人口的增长,创业者将有大量机会来建造更高效的工业和商业生态系统。科技和工业将会以一种全新的,不可预期的方式碰撞。这些部分由短缺带来的碰撞,会给社会产生更大的统一和繁荣。
以汽车工业为例,过去一个世纪,汽车的生产流程不断改良,来增加销量,提高全球竞争力。它建立了经销商、服务站、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快餐店穿梭餐厅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非常强大,且无孔不入,以至于驾车在美国就跟呼吸一样自然。
但是能源短缺,是人口爆炸时代的一个制约,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仍未结束,我们的经济恢复却被诸如芯片短缺,能源短缺给阻碍,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一大主因。
而欧洲激进的环保措施也导致大量的电厂和炼油厂关停,也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的到来,也就是说我们的能源从原材料到发电和炼油都是在去产能的,人口在不断上升,导致了短缺的时代必将来临,现在由于政治,战争等原因,欧美将俄罗斯踢出美元交易体系,俄罗斯直接不供应了,将能源出口和卢布绑定。
相当于石油票和天然气票了,所以能源需求国必须储备卢布外汇,就连中国也不能免俗,美国这样的石油出口国也在国际市场上公然抢购卢布。
二.中国的能源问题
我国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在资源上(包括新能源资源)“西富东贫、北多南少”,在需求上恰恰相反。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同时具有运行效率高、输电距离短、就地消纳方便、不占用土地、适宜大规模开发等特点,海上风电将成为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然选择。
“十三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截至 2019 年年底累计装机只有 6.42×106 kW,相比海上风电已进入规模化阶段的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我国仍处于商业化发展初期阶段,“十四五”期间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最近几年,由于能源短缺推动的科技创新却集中在汽车电池,消费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不过国家政策上正在大幅改进风电的引擎系统。
而我国的风电水电靠季节性发电,核电比例不到10%,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押注新的“人造太阳”。
地球万物生长所依赖的光和热,源于太阳核聚变反应后释放的能量。而支撑这种聚变反应的燃料氘,在地球上的储量极其丰富,足够人类利用上百亿年。
如果能够制造一个“人造太阳”用来发电,人类就能够彻底实现能源自由。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与国际基本同步,开始了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并于1965年在四川乐山建成了我国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不同的技术路线此消彼长,最终苏联科学家提出的托卡马克方案异军突起,国际核聚变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随之转向了托卡马克。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使煤炭一直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019 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为 57.7%,非化石能源近年来有所增长,占比为 15.3%,与世界平均水平(15.7%)相当。2019 年全球能源相关 CO2 排放总量为 3.42×1010 t,我国 CO2 排放量位于全球第一,排放量为 9.8×109 t,是美国的 2 倍,欧盟的 3 倍。2020 年 12 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止增的同时,我国排放量仍在继续上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巨大。
碳中和还有碳达峰,也是我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2021年底的限产限电,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些用电大省和工业省,他们的年内碳排放指标已经快用完了
没有办法,不得不断电限产,因为中国的行政命令是考核每个省份的直接领导班子的,一旦出现问题,下一年的政府述职报告直接给个不合格,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宁可直接限电限产,也要保住低碳指标。
三.中国在能源短缺时代的机遇
由于美元的超发,已经无限制加倍的美债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一直都在稳步上涨阶段,这对于依赖原材料进口,然后在国内生产为中低端工业品出口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尤其是能源短缺,中国的民用人均用电量是很低的,即使如此,我们的工业用电量却是美欧之和,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业体量和制造业用电是远高于这些发达国家的,东亚生产集团里面,中国每年的一般工业用电量是日韩+东盟十国的总和的3倍左右,因为我们的人口数量在这摆着,工厂的自动化率也在上升,一旦上了自动化替代了人工,用电量是几十上百倍的增长的。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能源缺口,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以及碳排放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里,我们不得不维持巨大的制造业,也就是工厂,来稳定就业。
而对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安全来说,由于中国分别安排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两个方向的管道进口途径,同时我们的远洋油船和LNG天然气船也在日夜不停的进口石油及天然气。
因为在国家层面考虑,不能把能源安全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未来我们国家要摆脱能源依赖,更多的是要提振清洁能源(风电,水电,核电等)的工业应用,轻质油(汽油)的电能替代就是重中之重,因为应用场景就是要用电去替换化石能源,这样节省下来的外汇可以更好得应对各种不可推测的风险。
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能源短缺,更加从容得在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战,贸易战中取得优势地位。
结论
中国在政策补贴方面,2019年6月19日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实施期限为2019至2023年。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
毫无疑问,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国家政策支持、低碳经济战略发展机遇的推动力,将带动包括风电,水电,核电等页在内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1.改变一刀切、限定时限予以补偿的机制,建立针对绿色发电的阶段性退坡补贴机制,避免绿色发电片面追求规模、忽视质量的“抢装潮”;
2.通过国家级行政手段调动地方省财政补贴积极性,通过补贴实现绿色发电产业链延伸和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
3.对不同地区拥有灵活的能源政策,比如西部富煤矿地区完全就可以用高效的火电,既可以供热供暖,也可以发电,完全没有必要一股脑上风电和光电,开展全生命周期多维度技术经济评价。
而这,将成为未来数年里中国能源格局结构性调整的最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