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敬请聆听 ▾


散文:乡下的蛙鸣
文:潇 雨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丛林里呆久了,心便如困在樊笼中的鸟,渴望着远方那片广袤的天地。每当夜深人静,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乡下,飘向那被蛙鸣萦绕的宁静夜晚。乡下的蛙鸣,宛如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也慰藉着我漂泊的心灵。
儿时的乡下,是一幅天然的田园画卷。青山如黛,绿水环绕,大片大片的稻田像绿色的海洋,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每到夏盛,夜幕降临,暑气渐渐消散,山村便迎来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主角便是那不知疲倦的青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笔下的乡村夏夜,正是我记忆中的模样。晚饭过后,大人们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谈论着家长里短和田间农事。而我们这些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奔向那蛙声四起的田野。月光如水,洒在乡间的小道上,两旁的草丛里,不知名的虫儿也在低声吟唱,与蛙鸣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交响乐。

刚踏入稻田边,那此起彼伏的蛙鸣声便如潮水般涌来。起初,只是稀稀疏疏的几声,像是在试探,又像是在呼唤同伴。紧接着,越来越多的青蛙加入进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仿佛整个田野都沸腾了起来。有的蛙声清脆悦耳,宛如山间清泉,叮叮咚咚;有的蛙声雄浑厚重,好似洪钟大吕,震人心弦。它们一唱一和,错落有致,仿佛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歌唱比赛。
我们瞪大了眼睛,在稻田里寻找着青蛙的踪迹。这些小家伙十分机灵,往往还没等我们靠近,便“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只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涟漪。偶尔运气好,能看到一只青蛙蹲在田埂上,鼓起的腮帮子快速地一张一合,正卖力地歌唱。它身披绿衣,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它的歌喉。我们会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想要抓住它,可它总能敏捷地逃脱,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有时候,我们会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着星空,静静地聆听蛙鸣。那璀璨的星空,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上面镶嵌着无数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耳边的蛙鸣,像是大自然谱写的摇篮曲,轻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耳膜,让我们渐渐沉醉其中。在蛙鸣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乡下的蛙鸣,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种生活的象征。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青蛙是稻田的守护者,它们不辞辛劳地捕食害虫,为庄稼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每一声蛙鸣,都像是在宣告着丰收的喜讯。农人们听着蛙鸣,心里便有了底,知道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今,每当月圆之夜,我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我总会想起乡下的蛙鸣,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在城市的喧嚣中,我越发怀念那宁静的乡村夜晚,怀念那充满生机的蛙鸣。
乡下的蛙鸣,是大自然馈赠给山村的礼物,是我心中永远的天籁之音。它见证了乡村的变迁,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与梦想。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声声蛙鸣都将永远在我心中回荡,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