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朝中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三千首,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因作诗非常投入,到了入魔的地步,又被后人称为“诗魔”。白居易在29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做官,一生仕途起起落落,总体来说一直拿着俸禄吃着皇粮,一生衣食无忧。
白居易在58岁时来到了洛阳,并在洛阳度过了他的余生。当时他作为太子少傅,没有实权,比较清闲,所以在洛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一直到几年后彻底还政退休。
白居易在履道里也就是现在的安乐镇狮子桥村有占地达17亩的大宅院,里面有住宅、亭榭、水池和竹林。白居易经常在宅院里以酒会友,约上当时洛阳的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来家里饮酒谈天吟诗作画,留下“七老会”和“九老会”等很多掌故佳话。

洛阳龙门东山 九老堂
白居易身为社会名流也不差钱,在洛阳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他家里养着家姬,经常为宾客表演歌舞。“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就是白居易在洛阳时对樊素、小蛮两位美貌家姬的生动描述。
白居易以诗会友,与当时多个著名诗人都是挚友。从苏州回洛阳隐居时,在扬州与大诗人刘禹锡初次见面,两人在宴会上把酒言欢,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里有“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些句子,既表达了对刘禹锡才华的钦佩,也为他一生的坎坷遭遇感到惋惜。针对这首诗,在白居易隐居洛阳后,刘禹锡回赠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千古佳句。
白居易与大诗人元稹也是莫逆之交,元稹去世后,白居易非常悲痛,他亲自为元稹写了墓志铭,并将元稹家给的高额润笔费全部捐给了香山寺,为元稹祈福超度。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这里山水相依,环境清幽,抬眼就可以看到对面的龙门石窟大佛。白居易非常喜欢这里,和香山寺的僧人来往密切,还自称是香山居士。他对佛教很感兴趣,在这里参禅礼佛,研究佛法,可以说香山寺是他晚年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寄托。

洛阳 香山寺
白居易在洛阳生活了18年,去世后葬在了白园,位于香山寺旁边的琵琶峰顶,享年75岁。白园为纪念白居易而建,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唐代园林的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园内有许多与白居易有关的亭台建筑与诗词碑刻、雕像等。在这里漫步,仿佛穿越时空,能感受到诗人当年的心境与情怀,是纪念与缅怀白居易的最佳去处。

洛阳白园

白居易墓

白居易墓
当你游览洛阳龙门石窟时,一定不要忘了去游览一下对面东山上的香山寺与白园。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