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是皇太极长子,获得五旗支持,为何却被幼子福临夺走大清皇位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4-01-10 08:35:21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时年52岁的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皇宫中猝死。由于事发突然,皇位继承的问题悬而未决,“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当时正在盛京的朝鲜使臣向其国王报告称:“沈中且有告变者”,“诸王欲专国柄”,可见当时皇位争夺的激烈程度。

当时,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有两位: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的皇长子身份,使其得到五旗旗主支持

两黄旗作为皇帝的侍卫亲军,力主“定立皇子”,并表示将要誓死相拼。而豪格本就是镶黄旗旗主,又有皇长子身份,自然成为两黄旗的代表人物。此外,镶蓝旗主济尔哈朗表示支持豪格继位;皇族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礼亲王代善此时掌握正红、镶红两旗,也提出了“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的意见。这样,豪格从表面上同时获得了正黄、镶黄、正红、镶红及镶蓝五旗的支持,继位的呼声很高。

多尔衮的英明睿智,使其得到各旗部属的大力支持

两黄旗图谋并力主“立肃(亲)王为君”的势头虽高,却遭到了两白旗臣下的坚决反对,他们纷纷表示“若立肃亲王,我等俱无生理”,因此这些人也拼命拥护多尔衮,“跪劝睿(亲)王,当即大位”。表面上看,多尔衮仅掌握两旗,但实际上,由于多尔衮在西灭蒙古察哈尔部、向东臣服朝鲜及对明朝作战中战功赫赫,又多次担任大军统帅,赏罚分明,因此获得了八旗许多将士的拥戴,即使两黄旗中,也有不少人是希望拥立多尔衮的。

以代善为首的皇族勋贵不允许双方内战

代善虽然支持豪格继位,但他并非是出于对豪格的信赖,而是作为皇族长者,担心八旗内部因继位之争发生内战,进而削弱大清王朝的根基。如果两黄旗不识大局,非要刀兵相见,那么代善就会立即改变立场,事实上在诸王议立会议上,担任现场警卫的两黄旗军官一开始就剑拔弩张,导致多尔衮的弟弟、镶白旗旗主多铎非常不满,当场表示要“睿亲王即帝位”,不然就开打,代善当即也表态支持:“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

济尔哈朗等中间势力不愿意轻易站队、加入战团

济尔哈朗虽然贵为亲王,却仅仅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其哥哥阿敏被皇太极永远圈禁,绝望自杀,镶蓝旗也是皇太极从阿敏手中转交给他的,因此济尔哈朗处世一向谨慎沉稳,他支持豪格继位,却很少公开表态,同时也又不愿过分得罪多尔衮,在很多场合他都是以“中立者”的面目出现的,这也代表了两白旗和两黄旗以外多数人的心声。毕竟,谁也无法与至高无上的皇权抗争,谁也不愿因为站错队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入主中原的机遇就在眼前,不能浪费军力去内斗

面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形势,多尔衮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盛京皇宫高大的宫墙,看向了遥远的山海关及广袤富饶的中原大地。两年前的松山大战,明朝在辽西的13万主力大军被全歼,连主帅洪承畴也被俘虏;一年前的锦州大战,辽西重要将领祖大寿等人被俘投降。一代名臣袁崇焕当年苦心经营、固若金汤的400里关宁锦防线被全部攻破,此刻能够阻挡八旗铁骑入主中原的,仅剩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4万关宁铁骑。

多尔衮提出折衷方案,拥立幼子福临继位

现在正是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的关键时刻,一旦八旗发生内斗,就可能将兵力深陷东北一隅,坐视关内的李自成大顺政权发展壮大,在中原大地建立一个新的强大王朝,那么满清政权很可能如同汉唐时期的匈奴、突厥一样,只有远走他乡或投降的下场。考虑再三,多尔衮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由年仅6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由他和济尔哈朗“左右辅政”,从而避免了政权内部的一场武装会战,维护了八旗的团结,也为下步横扫中原保存了宝贵军力。

0 阅读:4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