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上突然冒出一个利润高达545%的新兴技术时,你会相信吗?
这是最近AI圈子里最火爆的讨论话题。
故事的起因是一家叫DeepSeek的公司发布了一篇技术文章,宣称他们的AI推理系统DeepSeek-V3/R1,在2美元/小时的GPU租赁成本下,单日的理论收入可以达到562027美元,利润率高达545%。
这样的利润数字立刻在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论战源起:DeepSeek 545%利润率引发行业震动今年3月1日,DeepSeek在知乎上发布了一篇技术文章,详细阐述了他们的AI推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文章提到,DeepSeek能在2美元/小时的GPU租赁成本下,带来超过50万美元的理论日收入。
这让不少业内人士惊掉了下巴。
据文章透露,如果按这个利润率来推算,DeepSeek的年度API成本大约是3764万美元。
这样的惊人数据自然引来了不少注意,也迅速引发了AI算力界的大讨论。
有人对这些数据拍手称赞,觉得DeepSeek找到了AI商业化的新路子;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利润率未免太过夸张,并开始对DeepSeek的数据真实性提出挑战。
两位CEO真刀真枪的较量:从成本到技术的全面PK质疑声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潞晨科技CEO尤洋。
他在一篇名为《关于DeepSeek MaaS成本》的文章中直指DeepSeek的利润数据有问题,认为对方的数据测算混淆了网页、APP与API流量,而真正的ToB服务难以维持如此高的负荷运转。
他还指出,DeepSeek节假日的服务延迟现象非常严重,说这样的产品根本没法称得上是合格的MaaS(模型即服务)产品。
不过,这些质疑很快便遭到了硅基流动CEO袁进辉的反击。
在朋友圈中,袁进辉大肆称赞DeepSeek的技术架构革命性,认为是由大量小Expert组成的模型结构,颠覆了传统AI模型。
而对尤洋的质疑,他反唇相讥,称其未能与时俱进,用老旧标准来评判新技术。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不仅局限于技术讨论的资本暗战。
潞晨科技宣布获得亦庄国投系基金注资,紧接着,硅基流动也不甘示弱地披露获得亿元级预A轮融资,美团甚至还以战略股东身份入局。
这场斗争甚至还蔓延到了人事变动上。
尤洋透露,潞晨科技的一位前CTO因为代码争议离职,并加入了竞争对手阵营,而袁进辉对此反击称,这名高管实际上并未加入硅基流动,而是去了其他机构。
这些指控和反指控让这场论战更像是一出充满戏剧性的连续剧。
论战的未来: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挑战当我们以为这场算力之争要告一段落时,尤洋却进一步公开了DeepSeek的新爆料,坚称他们的商业模式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DeepSeek现有的架构根本撑不起商业闭环。
说归说,DeepSeek依然在最新的技术文档中微妙地扭转了口风,他们悄悄加上了"理论最大值"的注释,并弱化了一些之前罗列的数据。
袁进辉的朋友圈开始出现一些风向转变的迹象,他更多地提到生态合作,或暗示着DeepSeek正逐步调整策略。
这些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围绕AI利润率和技术商业化的争论,最终会走向何方。
总结来看,这场始于利润率争议的论战,背后涉及的不仅是数据和技术,更是资本动向、商业伦理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都是我们在快速发展的AI时代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当技术的纷争愈演愈烈,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挑战也变得愈发复杂。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新的突破,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表现,也是对行业现存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
或许,我们应该从这场争论中看到,AI商业化的道路并不平坦,每一个惊艳的数据背后,可能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挑战和隐患。
而这一切,也正是新兴科技带给我们的不可预测的魅力。
在迈向未来的每一步里,我们都需要冷静、审慎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