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各股反隋势力中,李渊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时机拿捏得却是恰到好处。他发兵较晚,避开了中原战事的中心,没有付出什么消耗就攻取了长安,定鼎关中,得到一块根据地,首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随后,李渊又果断称帝,建立正统地位,那些与隋军浴血奋战的各路起义军反倒成了一家家“反王”,等着这位天子去挨个收拾。
射箭招婿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不仅农民起义不断,一些军阀官僚眼看着隋朝已是朝不保夕,不甘心与隋炀帝同归于尽,也纷纷起兵脱离隋朝,形成诸多地方割据势力。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最终脱颖而出的,就是当时镇守太原的李渊。
李渊年轻时倜傥豁达,任性率真,再加上他世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因此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很有威望。
有一次,他听说上柱国窦毅公开招女婿,就兴冲冲地去了。
窦毅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据说窦毅的女儿窦氏刚出生时就发长过颈,三岁时头发竟与身体一般长,武帝见这个外甥女相貌奇异,就把她留在宫中养育。
北周武帝当时的皇后是突厥人,其时突厥的势力还很强大,武帝不得已与之成婚,婚后始终耿耿于怀。窦氏却暗中劝说舅舅加以忍耐,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陈和北齐。
窦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凡人,不能轻易许人,就和妻子商量出了一个选女婿的方法。
他命人在自家的大门上画了一只孔雀,凡是来求婚的必须对着孔雀射两箭。窦毅夫妇俩暗中商定,只有射中孔雀眼睛的人,才能招为女婿。前边来了几十个人,他们不是把箭射到孔雀尾巴上,就是射到别的地方。
李渊来到后,不慌不忙地拉开弓,只听见嗖嗖两声,两支箭正中孔雀的两只眼睛。窦毅十分高兴,便把女儿嫁给了李渊。
献礼免祸窦氏的胆魄和见识确实非常人能及,杨坚取代北周时,宇文泰的直系男性被杀绝,听闻噩耗的窦氏扑在床上,一边哭一边说:“我恨自己不是个男儿,无法帮助舅舅家摆脱危难!”
窦毅听了,吓得赶紧捂住她的嘴:“千万不要胡说!传出去可要灭门呀!”
杨广即位后,有一次看到李渊的脸上有很多皱纹,便戏称他是“阿婆”。李渊听了心里很不痛快,回到家中,脸上也没有笑容。
窦氏问清原因后,马上向丈夫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的爵位是唐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窦氏话中的意思就是李渊将来能做皇帝。
大业年间,李渊出任扶风太守,家中养了好几匹骏马。窦氏对他说:“当今皇上爱鹰爱马,您是知道的。这几匹宝马不应该留在身边,而应献给皇帝。不然,万一有人告诉皇帝,您就会受到牵累。”
李渊听了,半晌无语。他也知道妻子说得有道理,但实在舍不得那几匹宝马,就没有按她的意思做。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受到隋炀帝的责难,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提拔。
杨广压制李渊还另有原因,那就是隋朝末年民间流传着一些谶语,什么“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杨家将灭,李家将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等等。
杨广把朝中姓李的高官点来点去,点到了他姐姐杨丽华的女婿李浑头上,不由分说就灭掉他全家,连亲外甥女也没有放过。
接下来,杨广又怀疑到李渊头上,就宣他进京,准备将他杀掉。幸好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有远见,料定他进京凶多吉少,就让他躲在家里装病。这时候,有人密告隋炀帝,对大隋江山有威胁的人是那个李密。隋炀帝的眼睛又盯在李密身上,李渊这才逃过一劫。
大业八年(612)夏天,窦氏病逝,年仅45岁。
李渊非常悲痛,回想起窦氏当年劝他献马时说过的话,猛然醒悟过来,到处收罗名鹰好狗进献给隋炀帝。这一招果然奏效,隋炀帝很快把他提拔起来。接到皇帝的诏书,李渊一边流泪一边对他的几个儿子说:“如果我早些听从你们母亲的话,这官早就当上了!”
结交豪杰大业十三年(617)初,隋炀帝派李渊到晋阳(今山西太原)担任留守,与马邑(今山西朔县)太守王仁恭一同防御突厥。
晋阳是军事重镇,不仅兵源充足,而且饷粮丰厚,有了这样一个地盘,正好可以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到晋阳,李渊就以少胜多,击败了甄翟儿率领的数万农民起义军,军威大振,当地有名望的官僚、地主、豪绅纷纷前来投靠。
晋阳城中有一对好友,一个是晋阳令刘文静,一个是晋阳宫副监裴寂。有一天晚上,两人同宿,裴寂抬头望见城头上的烽火,不禁感叹道:“我们的地位卑贱,家中又没有积蓄。现在天下大乱,该怎么办呢?”
刘文静笑着说:“世道既然如此,天下大事便可见分晓了。只要我们二人联手,还怕什么身份卑贱吗?”
李渊来晋阳时,将长子李建成留在河东,暗中交结英俊,招兵买马,派李世民在晋阳密招豪杰,倾财赈施,广纳贤才。
刘文静经过认真观察,觉得这个李世民虽然只有18岁,却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就对裴寂说:“唐国公的那个公子可不是常人,大度而神武,很像是汉高祖刘邦、魏太祖曹操一类的人物。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呀!”
裴寂听了却不以为然,刘文静就自己去和李世民交往,很快和李世民成了知心朋友。
刘文静跟李密是姻亲,李密投奔瓦岗军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的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进晋阳的监狱里。
李世民得知刘文静被关押,心中焦急,赶往监狱探望。两人交谈时,刘文静感叹道:“如今天下动荡,没有成汤、周武王、汉高祖或光武帝那样的才略之人,恐怕难以平定天下。”
李世民回应:“你怎么知道这样的人不存在呢?只是一般人无法识别罢了。我今天来见你,不仅仅是为了叙旧,还想与你商讨大计,希望你能帮我仔细筹划。”
刘文静听出李世民的言外之意,对他说:“如今皇帝远在江都,李密围困东都,各地纷纷起义,正是夺取天下的好时机。我多年担任地方官,熟悉晋阳一带,可以集结十万人,再加上您父亲麾下的数万精兵,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就能成就帝王之业。”
李世民大笑说:“这正合我意!”从监狱回来后,李世民便开始秘密筹划,准备起兵。
劝父造反要想起兵,首先得说服父亲李渊,而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难题。就在这时候,一股突厥骑兵南下骚扰马邑。
由于突厥兵人数不多,李渊派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去围剿。哪知高君雅和王仁恭一上阵就打了败仗,几乎送了命。
高君雅逃回晋阳后,生怕承担战败的罪责,就修了一封密书送往江都,把责任都推到李渊身上。
隋炀帝见信后,也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派使臣来到晋阳,把李渊和王仁恭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准备过两天押往江都。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来到狱中劝说父亲起兵反隋。哪知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其实,他也不是没有反心,只是觉得起事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恐怕落得当年杨玄感那样的下场。
恰好这时候隋将梁师都起兵占领朔方,自称大丞相,又勾结突厥,被突厥封为“解事天子”。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隋炀帝只好赦免了李渊,让他官复原职。
李世民计划受阻,又去找刘文静商议。刘文静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通过裴寂这条线做做文章。
隋炀帝在全国各地修筑了好多行宫,晋阳宫就是其中之一,宫女、妃子、太监、宝马、御车一应俱全。正宫监由李渊担任,副宫监裴寂全面负责晋阳宫的日常管理。裴寂和李渊原来就认识,如今一正一副,经常一起喝酒,喝得昏天黑地,关系日益亲密。
通过刘文静的引荐,裴寂和李世民有了交往。裴寂爱财好赌,李世民就投其所好,拿出自己的几百万私房钱,交给龙山令高斌廉,又把裴寂请来,让他俩耍钱。
高斌廉渐渐地把钱都输给了裴寂,就这样每天裴寂都和李世民在一起,感情日益深厚,李世民就把自己的意图透露给裴寂。裴寂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来的,就许诺帮他劝说李渊。
裴寂曾利用自己的权力,把晋阳宫中的两个宫女私下里送给李渊,李渊也就收下了。这一天,他们俩又聚在一起饮酒,喝到醉眼蒙胧的时候,裴寂忽然提起了这件事:“我私自送宫女侍奉您,这要是传出去,可就是杀头之罪呀!”
李渊大吃一惊,吓得酒醒了一半。裴寂见状又说:“二公子害怕大祸临头,所以才在暗中做好起事的准备。我看应该起兵反隋,也许能成功。”
李渊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我儿子确有这个图谋。事情已经如此,又能怎样呢?那就听他的吧!”
晋阳起兵在裴寂的多次劝说下,李渊下定决心起兵。他召回了正在河东作战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释放了刘文静。刘文静伪造皇帝的诏书,征召当地20岁至50岁的人参军,要求年底在涿郡集结,准备攻打高丽。
这一行动引发了民众的恐慌,关于造反的议论也越来越多。就在此时,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死了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并攻占了汾阳宫。李渊顺势提出招募兵马,以讨伐刘武周。
晋阳的两个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都是隋炀帝的心腹,他俩觉得李渊这样做也是为朝廷着想,就同意了。不久,李渊招募到了三万人,交给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率领。
到了这个时候,王威和高君雅才发现苗头不对。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朝廷的罪犯,跑到太原来是为了求得李渊的庇护。
李渊纠集起这么多兵马,又重用这样的人,他想干什么?他俩一商量,想乘李渊到晋祠祈雨的时候,把他刺死。不料消息走漏出去,一个叫刘世龙的乡长向李渊告了密,李渊就借议事之机,把王威和高君雅抓进了监狱。
此时的李渊还不想暴露反隋起兵的意图,给王威和高君雅定的是勾结突厥的罪名。说来也巧,过了几天,突厥人真的来进攻晋阳,这一下所有的人都相信突厥人是王威、高君雅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来的,于是李渊借突厥来犯之事,名正言顺地杀掉了这两个倒霉蛋。
至于突厥人那里,李渊派刘文静带上厚礼,送给始毕可汗,约定共同起兵攻隋,并答应攻入长安后,土地民众归李渊,金玉绢帛归突厥。始毕可汗觉得这样做对自己大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免除了突厥的后顾之忧,李渊才正式起兵反隋。他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
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前来应募的百姓越来越多,队伍很快就壮大起来。
霍邑扬威李渊刚起兵时,就收到了李密的来信,想和他结盟共图大计,实际上是想让李渊尊他为盟主。
李渊收到信后,立即给李密回信,对他极力吹捧,还说自己没有取代隋朝之意。李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李密放松戒备,让他去阻挡中原的隋军西进。
有了李密对付东面的隋军,李渊压力大减,一路势如破竹,直到攻打霍邑(今山西霍县),才遭到隋朝大将宋老生的拦击。霍邑易守难攻,这一带道路狭窄,又赶上连下几天大雨,李渊的队伍粮食快吃光了。
这时候又传来消息说,突厥人联合刘武周打算乘虚袭取晋阳。李渊觉得这场攻坚战难以取胜,就想退军回保晋阳,李世民劝他也没用。李世民不死心,还要进入李渊的营帐劝阻,可是天黑了,李渊已经躺下休息了。
李世民无法进入帐内,只能在帐外痛哭,哭声传入帐中。李渊不明所以,立即召儿子进来询问。
李世民解释道:“我们现在起兵是为了大义,进攻即可取胜,退却则可能溃败。那时,部队在前溃散,敌军在后追击,我们覆灭的日子就到了。想到这些,我怎能不悲伤呢?”
李渊顿悟,赶紧命令撤退的部队返回。
不久,粮草运到,雨也停了,李渊下令部队晾晒铠甲和装备,准备攻城。
为了引诱宋老生出城,李渊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带领一小队骑兵来到城下,他们挥舞马鞭、招展旗帜,做出包围城池的架势,并且大声辱骂宋老生。宋老生被激怒,将手下三万兵分为两队,从东门和南门出击。
一见敌军出城,李渊立即命令殷开山迅速调来后续部队。李渊本想让士兵们先吃饱再战,但李世民提醒:“机不可失!”
于是,李渊和李建成在城东布阵,而李世民则在城南列阵。李渊和李建成刚布好阵型,隋军便冲了过来,使得李渊的阵形稍显松散。
李世民见状,立刻从宋老生的背后迂回,策马冲入敌阵,亲手斩杀了数十敌军,两把刀都砍得卷了刃,溅起的鲜血溅满了他的衣袖。
李渊见自己这一方占了上风,就派人在战场上大喊大叫:“已经抓住宋老生了!”这一喊乱了隋军的军心,纷纷败退,李渊的部下乘势追杀,隋军的尸体铺满了几里长的地方。
宋老生无处可逃,下马跳入壕沟,被刘弘基追上杀死了。
傍晚时分,李渊下令进攻城池。
当时他的军队缺乏云梯等攻城设备,士兵们只能通过近身搏斗才最终攻下霍邑城。在论功行赏时,军中的官员认为招募来的奴隶不应与普通士兵享有同等待遇。
对此,李渊表示:“在战场上,武器可不分身份高低;评判战功,何必讲求等级?应当根据个人的军功来进行奖励。”
随后,李渊在霍邑为许多人授予官职。
有人建议他不要滥授官位,李渊答道:“隋朝的皇帝正是因为吝于奖赏,才失去了民心。我们怎么能效仿他们呢?况且用官位来赢得民心,不是比用武力更好吗?”
巾帼英雄在李渊起兵反抗隋朝之际,长安的隋朝官员开始逮捕李渊的家人,其中包括他的三女儿(建唐后被封为平阳公主)和女婿柴绍。
形势紧迫,柴绍对妻子说:“我必须赶往晋阳,不能带你一同前往。若你留在这里,恐会有危险,该如何是好?”
李氏答道:“你放心去吧,我作为女子容易隐藏,会自行想办法。”
柴绍离开后,李氏迅速返回位于鄠县的家族庄园,乔装成男儿身,自称李公子,将家产变卖以救济灾民,不久便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随后,平阳公主积极联络各地反隋义军,仅用三个多月便集结了四五支规模不小的起义队伍。其中,胡商何潘仁的队伍最大,拥有数万人。
平阳公主派遣随从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欣然归顺,成为她麾下。
在此期间,朝廷屡次派兵围剿平阳公主的军队,但均遭惨败,连隋朝名将屈突通也不敌她。义军在她的带领下,连续攻克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声名远播,队伍迅速壮大至七万多人。
被平阳公主收编的这些义军原本杂乱无章,但经过她的训练,竟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劲旅。百姓亲切地称她为“李娘子”,并将她的队伍称为“娘子军”。
李渊建唐大业十三年(617年)九月,李渊率领主力部队成功渡过黄河,他的三女儿已经在关中为他夺取了一大片地盘。
同时,李渊的堂弟李神通以及四女婿段纶也各自组建了队伍,与李渊会合。李渊的军队迅速扩展,人数达到了20万。
同年十一月,李渊的大军顺利进入防守空虚的长安城。他仿效汉高祖刘邦,公布了12条约法以安定民心。
为了继续打着安定隋朝的旗号,他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称之为恭帝,并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李渊自任大丞相,晋封为唐王,掌握了军政大权,并将武德殿设为丞相府。第二年五月,隋炀帝被勒死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废掉杨侑,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国号为唐,改元武德,史称唐高祖。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和三子李元吉分别被封为秦王和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