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副总二次落马引热议:处罚后还敢伸手,真绝!周末本该喝茶钓鱼的日子,云南省纪委监委突击行动直接带走大理州工业投资集团副总赵云。
这位和三国名将同名的干部,履历表上密密麻麻写着乡镇党委书记、信访局长、应急办主任,竟在国企栽了跟头。
注册资金超20亿的国企里,赵云从董事长一路做到副总。
网友扒出他去年刚因违规配车挨过党内严重警告,没想到降职后还敢顶风作案。
有人评论:-这操作666,贪了还能降职再贪?-知情人透露,集团能源投资业务涉及多个重大项目,资金流动复杂得连专业审计都头疼。
翻开赵云任职轨迹,2015年从大营镇党委书记调任州应急办,三年后空降国企当一把手。
熟悉云南政商关系的观察者指出,这类跨领域调动容易产生监管盲区。

有前同事回忆:-老赵开会最爱说’规矩要灵活把握’,现在看真是话里有话。
-
反腐通报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七个字信息量爆炸。
业内人士分析,能源投资领域常见围标串标、虚增成本等手段。
去年集团某光伏项目招标价比市场价高出三成,中标企业恰好是赵云表弟开的公司。
网友辣评:-家族企业开到国企里了,夺笋啊!-

更耐人寻味的是赵云两次被查间隔不到两年。
党内警告本应敲响警钟,他却把降职当护身符。
心理学专家指出,侥幸心理叠加权力惯性,让某些干部产生-不会查两次-的错觉。
有网友翻出他去年在民主生活会上的检讨书,满纸-痛改前非-现在看全是讽刺。
集团内部流传着个细节:赵云办公室挂着-淡泊明志-书法横幅,落款竟是某房地产老板。

员工私下吐槽:-那老板刚中标咱们物流园项目,横幅价格够买辆奥迪了。
-这种明目张胆的权钱交易,暴露出部分国企监管形同虚设。
从信访局长到阶下囚,赵云23年仕途画上句号。
法律界人士算过账:84亿资产规模的国企副总,如果查实受贿金额超300万就可能面临无期徒刑。
群众更关心:当初提拔他的领导要不要担责?集团那些问题项目会不会推倒重来?

这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伸手必被抓从来不是空话。
就像网友说的:-别拿警告不当处分,纪委的小本本记着账呢。
-看着赵云52岁栽跟头,那些还在玩火的人该醒醒了。
毕竟反腐这场持久战,可没有-二周目-能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