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年轻化”后,央国企的形式主义有了新的「标准化」

公务缘 2024-11-23 14:14:54

近年来,"干部年轻化"成为了一种趋势。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强调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学历且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年轻中层管理人员被提拔到了国企的重要岗位上。

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引入新鲜血液来激发新的活力。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

例如,有些人在总部只待了两三年就被直接调到二级公司担任副总级职务。尽管他们对一线的业务流程不太熟悉,但却自信能够管理好团队。这种“怪现象”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 现在啊,有些年轻干部为了显得自己能干,啥都想掺和一脚。休息时间、上班之外,还非得拉着大家开会、培训,搞得人挺累的。

开会的时候就爱用PPT展示,对那些花哨的动画和图表特别上心,连个标点符号都要纠结半天。他们热衷于搞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项目,

但实际上对公司业务一知半解。遇到问题总是讨论来讨论去,就是不敢做决定,大事小情都得让下属出主意。

本来以为能带来点新鲜血液,结果呢?形式主义穿上了新马甲,变成了“标准化”操作。每天不是盯着谁迟到早退,就是检查办公室卫生,连关灯节水都成了大事件,好像咱们是靠省电省水发家致富似的。

说到责任心,那就是比谁加班加得晚,表面功夫做得足。领导层开始热衷于定KPI,考核严得跟高考似的,对上笑脸相迎,对下就成了吹胡子瞪眼的主儿。

有的人啊,一官半职就飘了,觉得自己能耐大得不得了,实际上呢,每天最晚走的人,可能只是在办公室里刷手机,或者到现场溜达一圈,装作很忙的样子。

更绝的是,现在还特别流行强调“执行力”。

我听说有的年轻领导,特别喜欢在微信群里搞突然袭击,下班后或者半夜三更布置任务,还要求五分钟内必须回应。

员工们苦不堪言,回到家手机得像长在手上一样,做饭、洗澡、上厕所、辅导孩子功课……眼睛都不敢离开屏幕一秒,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指示。

这日子过得,简直是神经衰弱的节奏啊! 说到“扁平化管理”,其实就是个传话筒。表面上看是提升工作效率,实际上就是把任务一股脑儿往下扔,不管下面的人有没有能力完成或者资源够不够。

做事没计划,责任全推给下属,自己啥也不提供,就想着保自己的铁饭碗。整天听上面的命令,只对领导负责。

结果呢,一堆烂尾的问题留下来,最后还得让下面的人背锅。这样一来,大家都累得要命,效率反而更低了。

现在啊,咱们央国企里搞起了“干部年轻化”,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却变了味儿,成了形式主义的新花样。

一些年轻领导,虽然学历高、脑子活,但往往爱坐在办公室里指手画脚,很少下到一线去摸摸实情,听听员工的声音。

他们特别喜欢搞“头脑风暴”,三天两头开会,琢磨些所谓的“创新方案”。可这些方案往往脱离实际,最后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浪费资源。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年轻干部有时候还特别自私,遇到问题就发火,把责任都推到下属头上。有好处的时候,他们可是跑得比谁都快,考察、出差、评优,一个都不能少。可提拔下属呢?那就难了,他们更喜欢打压人才。

其实啊,干部年轻化本身没什么错,关键是怎么用好这些年轻人。

以前是论资排辈,现在是看重能力,这本来是进步。但有些年轻干部却忘了初心,只顾着往上爬,忘了为基层和群众服务。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多下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积累经验。

不能只看学历和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其次,要畅通沟通渠道,让年轻干部多听听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只有这样,年轻干部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希望咱们央国企能少搞点形式主义,多一些务实精神。毕竟,大家加班加点工作,可不是为了看领导的PPT做得有多漂亮。只有真正为基层和群众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0 阅读:0